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9/2018
曹建廷·道德观不能靠学校教
作者: bslim

马哈迪上星期提到,政府将监修幼儿园的宗教与道德课纲要,让孩子自小学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发言场合是国家与土著未来大会,这番话或是为了讨好保守听众;不管怎样,我不赞同让孩子在校园接触宗教。但撇开宗教课不谈,我不觉得道德可以在课室“教”会。一个孩子的道德价值,必须是小时父母通过身教灌输,和从人生经历中得到领悟。

一个人的道德观不在他有没有背熟36条nilaimurni,不在他有没有读四书五经佛经圣经可兰经。美德人人会讲,多少人身体力行?道德课本上教的,谁不懂?都是常识。凶手不知不能杀人吗?强盗不知抢劫犯法吗?我们都读过Pendidikan Moral,但没有从中得到领悟。如果诚实,百个学生恐怕全都会答:道德教育课浪费时间。

即使在家里,道德价值也不能只用教。孩子向父母学习不是靠听话,是靠观察和模仿。几岁小孩子都会敏锐察觉,父母嘴上说的跟父母的行为有出入。当父母教孩子诚实,却用“无害”

谎言欺瞒孩子,或在孩子面前对别人撒谎,甚至指示孩子向别人说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诚实,他们只是要我对他们诚实。于是孩子默默领悟了,父母是自私并常犯规的人。犬儒往往始于童年这种体验,如果父母都不诚实,世上还有什么值得相信?

也难怪我们进入校园后,都觉得nilai murni是废的。我们小小就明白,背熟nilai murni只为避免成绩单上出现污点。家里父母期待的也不是孩子善良,是孩子考到优异成绩,让他们脸上有光。很多父母甚至渴望孩子长大后狡猾“世故”些,占尽别人便宜赚大钱。孩子很小就知道,如果作弊可以考高分,那作弊就可以让父母高兴。我们功利至上的社会,在课室里就成形了。

这不是说老师不能培养有良好道德观的学生,但也只能靠启发和以身作则。

一个孩子的人格,更多是在课室和家门外炼成,不论是通过课外活动、玩耍、和同学的交流或在店里帮父母工作,甚至吃苦。长大些,人生经历则比任何学习过程都重要。这些都是在父母和学校管制范围外的事情,但它们比任何道德教育课都关键;我们都是这样自己摸索,然后摸索出一套价值观来。

学校应该教的不是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做一个好公民需要一些意识。所以不妨废除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道德教育课,宗教课更不应存在于校园;教育部应以公民教育课取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