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10/2018
黄晓虹 ·环保和文明
作者: yslee

多年前策划一项报道,主题是“女性上公厕,该站还是蹲”。那时“站蹲论”曾经红极一时,但是这个课题和政治完全没有关系,而是探讨一般公厕的文明问题。

这篇报道解开女人上公厕的“私密”,且看看一些女性上公厕如何练成“十八般武艺”──首先站在坐式马桶前面,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同宽度,脚尖转向前,重心下移,膝盖弯曲逐成蹲深,屁股不碰触马桶,在膝盖未发软之前赶快了事;另一招式是一脚踩上坐式马桶的窄小边缘蹲下解决,久而久之不是马步扎得稳就是练出一身轻功。

这个看似有趣的课题,得出的结论是:大马人的文明程度还不适合使用坐式马桶,因为一些人使用公厕缺乏公民意识,导致大部份人对公厕卫生失去信心,进而把坐式马桶当成蹲式马桶使用,最后大家都变成没有公德心。

这个报道令我联想起环境部最近满腔热心推介的“零一次性塑料袋大蓝图”,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都和保护环境和公民意识有关。

我国不是今天才推广环保活动,再循环垃圾的口号曾经喊得很响亮,环保3R(减少垃圾(Reduce)、重覆使用(Reuse),再回收(Recycle)还编成歌儿,7个州属在2015年已经落实住家强制垃圾分类措施,违例者将被罚款最高1000令吉,据了解有一定成效。

槟州和雪州政府最先积极推行无塑料袋,最近也停止提供吸水管,开始时怨声四起是预料之事,但是如今大部人已接受必须拿环保袋出门的习惯,否则就得付20仙买塑料袋。

环保运动看似已经有了起步,的确令人感到欣慰,不过目前情况多数是政府采用惩罚的方式强制环保,大家长以罚款或制造不方便来强逼市民就范,人民的环保意识虽普遍上有提高,但要做到完全环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还是有少数人抗拒携带塑料袋出门,或者是习惯问题,或者觉得麻烦,反正20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钱。超市不提供塑料袋,垃圾场就不见塑料袋了吗?未必,只是换成市民须自掏腰包买塑料袋装垃圾,家庭主妇的心声是:\”不然我们用什么东西装垃圾?\”政府最终目的或许是改用植物为原料的可分解袋子,塑料袋制造商则质疑玉黍薯和木薯等原料的供应和价格会不会稳定;如果改用纸袋和纸盒,最后会不会导致要砍更多树?还记得商场的三色回收垃圾桶吗?有多少人做到“想好好才丢”?

我们仍然常看到烟蒂和垃圾从行驶的车辆扔出来。

有人认为用教育民众勿乱丢垃圾,比禁止使用塑料袋更逼切需要,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使用塑料袋或塑料饭盒,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民有较强的公民意识,不会随手乱丢垃圾。日本的环保做得最成功,街道找不到垃圾桶,人民连一张糖果包装纸都会带回家丢弃,这是长期教育和家长以身作则把环保潜移默化成为生命的一部份,随地丢垃圾有罪恶感,再循环垃圾有成就感。

有一些国家采用鼓励的方式,例如挪威,澳洲甚至中国很多地方设有智能回收机,消费者把塑料品、玻璃瓶或纸张投进去就会获得现金,或者获得点数可以累积换礼物。

奖励比惩罚应该更容易吸引人民加入环保行列。让人民自动爱护环保,主动加入环保行列,才是终极目标。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