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10/2018
沈西城:将武侠带入文学.“金庸早应获诺奖”
作者: bslim

(香港31日综合电)金庸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于1955年起在《新晚报》副刊刊出,其后写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及《天龙八部》等共15部著名武侠小说。多名文化评论员称赞金庸的武侠小说渗入历史,并以优美纯正的白话文写成,故事节奏明快,风靡华人世界。

作家兼评论家沈西城更认为,以金庸小说的文学艺术,“早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武功招式翻译难度高

不过,由于金庸的作品涉及不少武功招式,翻译难度颇高,至今只有3部完整翻译成英文版,包括《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及《鹿鼎记》,这可能也是金庸的作品未受到西方世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英国出版界泰斗人物麦克洛霍斯忆述自己首次阅读金庸作品便为其深深着迷,“他(金庸)不仅在讲一个故事,同时也在讲述一种关于历史的思想”。

英国小说家思鲁在《卫报》针对今年初才出版第一本《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的书评,他形容金庸小说充满了“异常”的力量,有大量转折、预计不到的剧情,也是让人认识中国的好读物,他又称此书现在才有英文版是难以置信。《射雕》三部曲今年初才出版第一本,准备分12年出12本。

早于70年代已认识金庸的沈西城表示,金庸的武侠小说内容渗入历史、野史,并以章回小说的笔法写成,金庸曾对其说:“小说有历史背景,想读者有真实感。部份小说主角是真实历史人物,如康熙,但部份主角系虚构,如韦小宝,真真假假,更加有趣味。”

他指,金庸小说包括哲学、爱情等元素,已超越武侠小说范畴,尤其人物性格及写情,“好像岳不群伪君子,写令狐冲、韦小宝的跳脱,爱情的歌颂亦刻骨难忘”。

郑政恒:情节贴近电影手法

文化评论员、《金庸:从香港到世界》编者郑政恒指出,金庸革新武侠小说,旧派武侠小说如《卧虎藏龙》、《蜀山》等故事人物多虚构兼节奏较慢,但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历史为背景,部份故事角色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加上情节以贴近现代电影手法推进,紧凑明快。

金庸小说文学地位受推崇,另一重点是其文笔简练,打破全球华人的语文隔膜,郑说:“全世界的华人无论口讲同书写都会有中文差异,但金庸的小说以纯正及优美的白话文写成,无强烈的地方色彩,打破这种隔膜,任何华人世界都被他的武侠小说吸引。”从而引起不少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发展成为“金庸小说研究”(俗称金学)。

次文化堂社长彭志铭表示,“卫斯理有故事,但没文学,金庸小说有影像,是他比其他人强的地方,加上有诗词歌赋,亦容易入屋,梁羽生的古文,就偏深。”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