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1/2019
温思恳.新时代的全人教育
作者: bslim

面对工业4.0的挑战,全球迎来一波接一波的裁员潮。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力,各大厂商被迫转型生产线;即从传统人力和机械操作,提升至全自动化和数码化生产。可以预见,没有预备好的个人与国家,将面对被淘汰的厄运。无可否认,我国大部分工业,仍然高度依赖廉价劳工和低端科技。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未来20年56%的东南亚劳工将被机器人取代。对于雇主而言,无法转型意味着价格失去竞争力,面对倒闭的危机。

其实不单是低端劳动人口,一些工作像是保险代理、银行收纳、财务分析员,乃至新闻播报和电影明星等,都逐一可以被电脑程式取代。举个例子,新华社最近迎来人工智能(AI)主播。它其实是仿照真实主播的面容,利用AI快速地生成新闻视频,在没有真人的情况下,精准无误地全天候报道新闻。

那么,针对工业4.0,我国教育界要作出什么改变呢?面对新时代的来临,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笔者将从个人学习的角度出发,并带领读者纵观新时代学习力的要领。

新时代的学习必须是全人教育。这包括发展个人情感、理性批判、社交沟通的能力。这意味着以往的3M(阅读、计算、书写),只不过是学习的一小部分。若以全人栽培为目标,我们就不会盲目的只追求成绩,而漠视了个人在其他领域的成长需求。

因此,全人教育也可以说是“人性化的教育”。人性的组成则包括了理性、情感和意志。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先天优点和个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掘个人的天分;让人们能够在适当的领域对社会作出贡献。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拟定计划补足自己在理性、情感或意志的缺失之处。

细看理性发展,这是传统教育已经侧重的部分。然而,新时代的理性要求更高。它不单是对单一科目的了解和应用,还必须有综合不同学科(cross-disciplinary)的能力。因此,人们必须有“纵观全局”和“近观细节”的能力。当人们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近观细节),就能够全面性地了解问题所在(纵观全局),并提出完善的解救方案。这不是说我们要成为万事通,但至少我们不应该限制自己学习的领域。

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就规范了所有学生首3个学期,必须强制性修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当中还要修读东西方的思维差异,这就是跨学科教育的最好例子。

接下来看情感发展。任何的企管书籍都会告诉我们,人事关系的管理是成功的要素。一位无法与人沟通或没有团队精神的人才,始终无法达到事业高度。也就是说,高情商的培养必须是教育的一大目标。我们要栽培下一代成为富有同理心、自信并拥有领导力的人才。因此,学校的社团活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培养社交和沟通能力的平台。在家里,父母亲的沟通方式则会影响孩童的心灵发展。

言语暴力、缺乏沟通或让孩子整天面对手机屏幕,会导致情感发展受到拦阻和扭曲。

再来是意志,即是自由意志的使用。在这个多元的世界,社会发展有赖于自由意志的正确使用。

如果说理性是工具,情感是催化剂,那么意志是决定善与恶的分界线。想想看一位商人,他通晓一切食品加工的科技(理性)。在贪婪的驱使下(情感),他决定铤而走险制造假奶粉(意志)。假若他的情感受制于良善的意志,这个社会就会少了毒奶事件。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学习必须涵盖道德高度。这也包括了公民意识、包容、怜爱等特质。我们不能只期望物质上的成功,而无视达至成功的手段。

最后,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或创意,是人类和机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创新及艺术,永远是人类在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尽管工业4.0抹杀了低端行业,但反过来说;它也解放了许多劳力来从事需要创造力的行业。要在未来具备竞争力,必须确保自己拥有灵活的创造力。举凡绘画、音乐、舞蹈、文字或理性思维的创造力,都为社会所需。但是,当教育漠视了全人的发展,就会带来创意的缺失。

好消息是,我国在高等教育4.0的框架下,开始注重全人教育。而高等教育4.0的主题正是“人性化高等教育”(Humanising Higher Education)。且让我们一同期待国家教育未来的改变。然而全人的教育无须等待,因它可经由改变自己开始!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