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1/2019
陈伟豪·让学生从课程本土化中受益
作者: gkheng

日前和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的硕博士生们一起出席了一场由博特拉大学的西迪教授主持的工作坊,主题为“模组课程制作的效度和信度”。西迪是一名职业培训与心理辅导专家,尤其擅长于通过设计模组课程来进行大规模培训或心理辅导。从设计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教学设计是模组化(modular)的。

所谓的模组化课程设计,其实是为了应付大众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共通性而定制的。在马来西亚,学生们在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都是属于模组课程,因为教师们在实践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课程大纲、课本和基础设备都是一样的。课程的编制是由教育部的课程发展组负责的,而所有教育部属下的学校都必须使用统一的中小学标准课程。如此统一并一致的模组化课程设计其实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换句话说,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在同一时间内惠及最多的学生。西迪说,“在确定了模组课程的实效度和可信度后,统一且有效率地实践该课程就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栽培出一大批学识与技能水平一致的学生。”然而,这样的教育策略虽然可利惠大部份的学生,却忽略了小众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包括学习进度比大多数学生快或慢的学生。

和模组化课程对立的是本土化(vernacular)课程。

这类的课程设计是为了满足小众或个别学生的所在地特性和实际需求。在大马,正规课以外的学习辅导以及学校内外的补习班、才艺班等都可以归类为本土化课程,前提是这些课程是根据个别和一小群学生的需要所制定的。了解到这一点,当下国内许许多多以应付政府统一考试为主的补习中心就可以在废除小学统一考试制度后,转型为各式各样针对小群体学生个别需求而提供培训的学习或才艺中心。那些提供上门服务的家庭教师也可以根据雇主孩子的性别、个性、兴趣以及家长的某些期望来编制符合学生现有能力与技能的教程。

一直以来,除了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外,使用非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小学————即华文小学和淡米尔小学都被英文媒体称为本土化学校(vernacular schools)。

英文媒体这样的称谓其实并不符合课程本土化的属性,因为各个源流的小学仅仅是在教学的主要媒介语上本土化,其他方面则基本上保持着模组式教育的元素。其实,在废除考试制度后,华小可以在遵循标准课程的基础上,让教学与评估活动本土化。在实际操作上,校方可以在教师评估学生作业后的年末举办开放日,以展示所有学生的作品,让家长、校董、校友以及地方上的华社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可以群策群力地让优秀的师生得到相应的嘉奖,同时也可以协助校方,让表现尚未达标的学生使用地方上的资源,逐步提升学习成果,并在本土化中真正地受益。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