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2/2019
【框里框外】谢林霖·建筑的代言人
作者: 谢林霖

诺亚方舟的意象,你看到了吗?

台东救恩之光教堂由廖伟立建筑师设计,最早的起意是奉献。廖建筑师主动联络教堂筹办委员会,以诺亚方舟建造在山顶上的构思提案,由于理念上的契合,成就了这栋处处有提醒的空间设计。我们来到这栋建筑物的时候,建筑师不在,代言人是一位从军中退休的少将──尤之坚长老。根据他的说法:“我是很够力会讲的。我以一个使用者的身份来讲解这栋建筑的设计理念,每一次都能打动人心。”

我们从烧在玻璃龛的墙上手绘图开始,了解到建筑主体的“理性空间”(厕所、管线、楼梯等服务型装置)和“感性空间”(会议厅等)为承重的山,而连接两栋大楼的“神性空间”则是主教堂,以方舟的形式呈现。

进入大厅,就会被眼前的瀑布墙吸引,墙上方有光引进,和古时教堂天眼(Oculus)的设计用意相仿,象征天堂。这水墙呼应“神的殿有一条河流出来,河的分岔使神欢喜”,牵引你从大门到停步在水墙前。由于整个过程中你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光影上,是心情的沉淀,要你来到神的殿堂,心存欢喜。

尤长老很热情地在和大家讲解空间里的圣经。

在导览过程中听尤长老说故事,确实是很有趣的,他的热情和对这所建筑每一个概念的熟知,让他能很随口的把设计和圣经里的信仰意涵相应解释。在楼梯旁拾级而上前,也得听他一轮侃侃而谈,从最底层不设栏杆的顽石,到半混凝土半木头象征的半信半疑,粗犷的旷野之路到透光的悬梯(代表神给与的方向),和最后抱着对神的信心,一跃踏步而上那看来虚无的桥,都讲解得让人点头如捣蒜。

对映为“真理之桥”、“羊门之桥”、“善牧之桥”、“灵粮之桥”、“结果子之桥”、“复活之桥”、“光明之桥”的7道桥,连接两栋大楼,每一座桥主要和它连接的空间有关。比如“善牧之桥”因通往牧者同工的办公室而命名──名字也得用心才能让人产生适当的联想。

悬梯下的光是神的指引,也是举行婚礼时新娘子满心期盼的祝福。

隐意的设计精神

上到二、三楼间,低头看到水墙下水池里的“五饼二鱼”(这故事大家上网就可以读到),神迹里教诲的是:“神祇要求我们付出仅有的力量,神会使用,成就大事”。这样的隐意也很切合台东救恩之光从设计到建成的整个过程,即每一个付出的人都认知这一点:因为相信,所以倾其所有,以全部的毅力推动,最后可以成事。我想这所建筑设计里最重要的精神,就在这里。

救恩之光教堂建筑设计的开始,是这位建筑师模糊的梦想:要在空间感中找寻建筑物与基地环境、与人的和谐。他设计了一个不带本土浅易可见的元素,借着不寻常的外型,让人带着对建筑物朝圣的心情,经过建筑空间讲解的过程,成就了无数的圣经传叙,加深了理解,这和歌德式教堂建筑里的彩色玻璃窗相比,一以图像、一以空间,传达的都是圣经里的教导。最妙的是,因为是那么有趣的讲解,听过的人都迫不及待要和他人分享自己所知,促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除了开放的一楼和底层空间结合了社区和教会,也借着建筑空间让人和宗教相遇。空间这一位叙事者,是很够力的。 

建筑师最早的概念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