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4/2019
许俊杰.改名以后
作者: 许俊杰

行走过无数的机场后,我心里藏着2座机场独有的美丽记忆,无可取代。她们是曼谷素旺那普国际机场,和台北桃园国际机场。

12年前,我第一次到曼谷,在机上俯瞰白色帐蓬式的建筑群,觉得好美好美,那时的素旺那普才刚刚启用,新机场固然很新颖,内部梁柱和墙壁等结构都保留著水泥原色,灯光照下去一片灰,有种天然的色泽光,多年后还是一样。出入境大厅矗立着多樽3层楼高的守护神雕像,一些青面獠牙、一些瞪眼竖眉,纵使庞大却不见威逼,却宛如四肢发达的大孩子,戴着面具来迎宾。

在出境大厅,那里有一组伟大雕像,说的是兴都教史诗《罗摩衍那》神话:搅腾乳海取长生甘露。在那洪荒的,属于神的时代里,兴都教三大神祗──专司保护的毗瑟努号召天神与阿修罗共同搅动乳海,以求取长生甘露。毗瑟努命大神龟驼着宇宙中心──曼陀罗山为神杵,以三头神龙为绳索,命令阿修罗握着神龙头部、天神握着尾部,共同用曼陀罗山搅动乳海。这一搅腾就延续数千年,天地万物从乳海中次第诞生。

所有离境乘客都会看到这组色彩斑斓、闪耀金光的伟壮雕像,那个属于神的年代盛景跃然眼前,紫金色身的毗瑟努披着天衣,单脚高站在曼陀罗山俯视所有出境乘客,四只手臂各持法器,一派威武庄严,底下天神和阿修罗造工精细,面部表情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会和你顽皮的眨眨眼,再随手把一瓶长生甘露递给你。

在台北桃园机场第一航厦的出境走廊,那一面黑玻璃映着温黄亮光的墙上,节录了方文山的“机场之歌──在旅行的路上”歌词。书法家朱振南的墨迹跃然黑玻璃墙上,映照对面的绿植物墙。乘客带着行李优雅走过,轻轻吟念“在旅行的路上,有些事我们慢慢讲,有个热情的地方,名字叫台湾”。

“电音三太子快转,神明微笑过场。妈祖的信仰,在你我心里温暖。

有个热情的地方,名字叫台湾。云海围绕阿里山,晨雾间透着光,幽静日月潭,传说诞生的故乡。”

过了走廊,百合插在水晶瓶里,迎面开得正好。飞机就等在出境匣门。那些字从黑玻璃墙上跃到心坎上,从此对台湾多一份思念。

与素旺那普机场一样,桃园机场独有的人文特质和文化精粹,能让人怀念经年,也从此记下了机场的名字,让人一次次的重游旧地,只为了在入境时,和一直守候的巨神像打招呼,离境时再看一次宇宙诞生的画面,在台北夜市吃饱喝足后,回家前再从那道黑玻璃墙前优雅走过,轻轻吟念。

比名字更重要的,更让人念念不忘的,绝对不是那座机场叫什么名字,如今旅人频密的搭着飞机出行,每年在无数机场川梭着,机场可以是与家人亲眷欢喜重逢,或伤心别离的场合;是到海外公干,或愉悦出游的驿站;是每日工作场所、也可以是你购买免税品的购物场合。

当设计师在构想素旺那普与桃园机场时,我相信,他们的心里并不纠结于机场该叫什么名字,却是在收集民意、了解当地文化精华,再细处用心设计一个标榜着自己独特文化的机场,把机场打造成向外国人展示国力文化底蕴的平台。

这是我对美丽的、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机场的定义。即便你以种种理由来为吉隆坡国际机场易名为“雪邦国际机场”说项,不惜一掷千金,大费周章也要将机场易名,何不复制这两座机场的文化特性,为风光不再的KLIA注入新生命?

一如桃园,多浪漫的名字,犹如一座种满桃树,等待丰收的果园;素旺那普是泰王赐名,意喻“黄金大地”,每每从机上鸟瞰机场,宛若看见白布帐篷,在黄金大地上铺展成井字形建筑群,旅客在其中自在穿梭,在守护神眼皮下优雅出行,合掌膜拜“搅腾乳海”史诗神话的壮哉伟哉。

机场改名,应有更能让人信服的理由,根据Skytrax全球机场排名,KLIA在2018年排在第54位、比2017年排在第34名下滑了20个位置,2016年则排在第24名。我翻查资料,KLIA在2005年时最风光,曾是全球最佳机场第一位,2012年后就跌出十大排行榜里,那年也不过是第8位。

算算,从第一位掉到第54位,也不是很久以前的事,隔壁新加坡樟宜机场却年年获得国际认可,连续7年荣登Skytrax“世界最佳机场”第一位。那里遍植兰花,新近开幕的“星耀樟宜”有世界最高的室内瀑布,作为复合式购物中心,樟宜机场有超过280个美食或零售专柜,以及11座IMAX影厅,上下5层楼保留为游憩用途,将机场变成一坐人人都可以来消闲消费的新去处。当然,还有很多让乘客称道的设备与便利,让她不负“世界最佳机场”盛名。

如果台湾以“机场之歌”为旅客饯行、有奶油酥饼让你回味;如果泰国有毗瑟努天神默默祝祷一路平安,有茉莉花环的香味留着你的感官,那我们又拿什么来祝福乘客?

机场不断在新建与扩展,人造的城市是否关注、重视与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形象建立与宣传上的成败,但请不要纠结于名字而已。大马的优势俯拾即是,不需要新见解、新元素、也不必新技术或天文数字资金,而是更多对人性化细节的关注与智慧,和对国家人文、文化、自然、节庆等优势的重视。

香港建筑署总建筑师袁家达,在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落成后点评,颇值得用来让我们思考机场的定位:“犹如世界许多大城一样,机场离市中心有一大段距离,机场建筑也是应用高科技建筑的概念,机场模型都一致化了。到香港,跟到大阪、法兰克福没什么两样。说穿了,机场对旅客而言只是过程,离终点还有一大段路程。不只是距离,连心理感觉也是如此。”

换了名字,心理上的距离却更远了,也不见得可以实质的改变什么,那易名后的机场,又如何能留驻乘客心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