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5/2019
刘洁颖/婆罗洲滋味【星洲副刊·读家】
作者: 刘洁颖

有一年,我去了古晋的热带雨林音乐节,最难忘的却是在音乐节吃到的Bidayuh料理。明明吃的是西马也有的木薯叶、鸡肉、sambal,隔了一片南中国海,怎么煮法就大不相同?于是我上网了解砂拉越的饮食文化,发现这本2009年出版,堪称中文出版界第一本原住民食谱的《砂拉越雨林食谱》。

我不擅长烹饪,买食谱阅读的动机真的只是阅读与了解。《砂拉越雨林食谱》的作者是蓝波老师。蓝波老师是一名诗人,曾服务于马拉西亚海关部三十多年。因此,这本食谱里头的30道雨林料理,有不少是蓝波老师的海关同事传授的。整本食谱75页,每一道料理都有一篇约200字的小故事。与其说它是一本食谱,更像一种饮食文化的记录。

里头有道食谱叫益母草清酒炖鸡;既是伊班人的雨林食谱,也是砂拉越华裔妇女的坐月佳肴,如同西马的黄酒鸡。制作过程必须事先把干益母草在热锅中翻炒然后冷却搓碎,加入鸡肉白酒炖煮。我在古晋试吃过益母草鸡,有一种独有的涩味但顺喉,目前我还找不到与其他食物相同涩味的对照点。本以为益母草清酒炖鸡是东马独有,我妈却说自己早就吃过,用来祛风、活血调经;产前产后两相宜。看来不是食物会旅行,就是美食无分界。

对于西马人来说,这本书读的不只是食谱,而是食材。酱油腌黑橄榄、蛇皮酸果煮的酸辣泥鳅汤、“丢了棒嫩叶”塞住的竹筒鸡、嫩椰心鲜虾咖喱、罗望子香芋茎、鱼骨蕨嫩芽炒虾膏、辣味香茅旋螺。我读后选出六菜一汤排序下来,算得上雨林原住民的飨宴,只差一个甜品就完美。这本食谱没介绍任何甜品,是原住民不爱吃甜品吗?还是尚无考究记录?

里面我最感兴趣并亲自动手实验的是一道“酸辣野茄汤”。它的长相与泰国的东炎汤雷同,却多出东炎汤不会出现的茄子。这个茄子像印度同胞烹煮咖喱用的圆形茄子,只是颜色换了橙黄色。蓝波老师介绍,这种野黄茄,俗称“拉仔茄”,是砂拉越土生土长的原产植物。野黄茄本性酸涩,得靠最佳拍档——香茅去提出野黄茄的甜美味道。酸甜又微辣的野茄汤是我最想念的婆罗洲滋味。

或许你会好奇,这么多食材在砂拉越土生土长,买了这本食谱又无法买食材来煮,岂不是无用之书?早在3年前,雪州沙登每逢周六早上都有举办婆罗洲市集,售卖砂拉越美食、食材、手工艺品。我也因此开始了雨林食谱实验,无奈厨艺低落,煮出来的食物还是相见不如怀念。不过,在人人都能飞的时代,那一道道雨林食谱,是等着我们去亲身品尝被南中国海拨开的大马味道。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