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8/05/2019
何俐萍.网络杀人
作者: 何俐萍

《我们与恶的距离》落幕近一个月,因为剧情贴近现实社会,又与新闻工作息息相关,以致发生一些社会案件时,剧中一些引人深思的对白就会适时蹦现脑海。

剧中因犯下随机杀人案的李晓明被处决后,其妹妹李大芝的上司宋乔安作为受害者的家属,知道下属就是夺去儿子性命凶手的妹妹后,决定独家派队跟拍家属领尸和处理后事的过程。李大芝后来因为刻意隐姓埋名的父母因为跟拍事件导致行踪暴露而面对千夫所指的巨大压力,愤怒之下冲回电视台与上司对质。面对上司回呛是谁剥夺了儿子活下去的权利,李大芝满腔抑郁,脱口说出:“你们杀的人没有比我哥少”,宣泄内心的控诉。

砂拉越古晋一名16岁少女轻率的把宝贵的生命交给网民抉择,不知就理的网民凭感觉投票。诸不知投票结果因一度显示69%投D(Die),促成少女在万念俱灰下,纵身一跃,结束年轻的生命。网民的投票,轻轻一个按键,已化为一把利器,杀人于无形。那些有份投票的网民,在事发后不知有否意识自己一个按键竟引发不可挽回的错误,而自我反思网络自由不意味可以口无遮拦,无须负上丁点责任?

网民或许可以辩称不知少女要求投选的D(Die)和L(Live)代表什么,若不知实情为何要轻易按键?是抱着好玩的心态,还是好奇最后的结果而随性投票?那些认识少女的网友,在少女早已透过社交媒体吐露厌世的心情,是敷衍的敲击键盘留下几个安慰的字眼,还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尝试开导?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自杀事件,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人心的脆弱和人性的冷漠和“恶”的一面。社交媒体的存在,不但让一个人所掌握的时间被碎片化,虚拟的世界看似更热闹,在缤纷多彩的假像被戳破后,映照出的却是心灵的空虚及与身边人零沟通的苍白无力感。16岁少女用她的生命给周遭的人上了沉重的一课,但有多人在轻轻留下一句RIP之后,转个头又在他人的脸书或是Instagram留下嘲弄、戏言甚至是恶毒的言语?

最近身边有好一些朋友选择关闭社交媒体的账户。曾经,他们雀跃与透过社交媒体分享近况,也透过网络的连接,了解远方朋友的动态。但当他们发现,原本的私人空间变成别人肆意批评的管道,个人的心情抒发反而受到和自己人生不相干的闲杂人的批评,在察觉隐私被侵犯,情绪因此受到莫名的波动,他们毅然选择离开喧闹的网络世界,重拾久违的宁静。

也有太多举不清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些事件透过社交媒体曝光,当事人因为网络舆论的压力,让自己游走在情绪崩溃的危险边缘。最讽刺的是,当事人为此被扰乱了生活秩序,但这些“键盘侠”却若无其事过着快意人生,丝豪没有因为以键盘伤人甚至杀人而有丁点的愧疚。

多年前,台湾曾经发生一起女子网络直播烧炭自杀的过程,让人遗憾的是,在超过一小时的直播,竟没有人报警,凸显在网络世界里看热闹的人多,虚拟世界看似让人跨越地域的阻隔而不再有距离,但从网络回到现实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却存在巨大的疏离。

16少女透过社交媒体抒发对生命的无助和厌倦,行为不可取更是病态的一种,她透过死亡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现代人忙碌和看起来多姿多彩的生活,背后其实充斥孤独、无助。网络的便利填补生活的空隙,却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和寂寞,网络世界虽无边界却浩瀚,却让人有思维被窄化的感慨。走出虚拟,你会发现,真实的世界没有你想像中的枯燥乏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