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5/2019
黄子豪.解套大学预科班固打制
作者: 黄子豪

最近,大学预科班制度深陷争端,从开始保留固打制、增加名额所引起的争执,演变成今日围绕着整体国家教育体制的固打系统攻击-反攻击战,形势是一片混乱。

这里其实牵涉两种不同的社会管理哲学:公正 (equity),以及绩效(merit)。公正和一般上我们理解的公平(equality)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公平意味着把所有人,不计各自的社会背景,都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让他们自由竞争。这样的做法合理吗?表面上看起来合乎情理,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带入这个制度过后,这个合理性就存在疑问。简单拿一个例子来说,沙砂内陆的孩子,没有充沛的教育资源,在进入全国考试的时候,宏观上成绩必然比不上资源充沛的城市小孩。如果我们用同样的衡量点来录取他俩,那么乡村小孩很可能无法入学。接下来,他们的下一代由于父母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生活无法获得改变,继而重复同样的命运,并形成一个死循环。这样,国家就会逐渐形成撕裂的社会。

那么以马来西亚的社会条件,教育制度应该循着公正,还是绩效制呢?这就必须看看到底贫富悬殊在马来西亚去到什么程度。世界银行2015的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的基尼指数是0.41,被概括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因此,喜欢与否,这其实意味着教育领域依然需要强力的固打政策,来重新分配资源和机会。

接下来,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大学预科班的固打政策应该以什么参数(parameter)来制定呢?经过新经济政策多年的扶持后,我们清楚了解所谓的土著今时今日已经无法和贫穷挂上等号了。显然,以种族为贫富界限的固打制绝对不专业,也不符合时代的趋向。借着大学预科班陷入争端这个时机,教育部应该彻底整改该项制度。

首先,大学预科班应该去除摄取精英、提供快速管道等角色,而只以扶贫的任务被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和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平行的入学制度,它的职责就是为B40学生提供相对容易进入大学的渠道。原本的种族固打制,将因此改为家庭收入固打制。任何学生只要在大马教育文凭(SPM)中考获符合大学预科班的标准,都可以申请进入预科班。所有申请者将依据家庭收入多寡排进一个优先清单。家庭收入越低,那么排位就会更优先。整体的录取清单就只会遵循着唯一的参数,没有其他。

这么样的一个制度,优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比原先的固打制更能凸显预科班成立的初衷,并且真正跨族群的整合教育资源,让各种入学考试各司其职。但是,如果你站在华人本位的角度去看,那么你可能就会失望了,虽然在马来西亚B40的人群中,土著占比73.61%,但是如果换算成绝对人数,那是多出非土著很多的。只要依据家庭绝对收入作为唯一标准,笔者断言,最终的结局,预科班学生的比例会是95%土著和5%非土著,甚至来得更高。你可能也会看到某些州属的学生特别多,尤其是登嘉楼、吉兰丹和沙巴州,因为他们贫困的指数最高。

虽然新制度情形可能比现有的来得更不平衡,但是站在大格局来看,在教育领域打破种族固打过后,它就会形成骨牌效应,并接连带动其他领域种族固打制的取消。长远来说,这种短期的阵痛,对全民,包括华人,其实百利而无一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