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07/2019
郭健平.换系统是为了什么?
作者: 郭健平

在我大学的年代,已开始流行网上学习(e-learning),我就读的大学也因为想要顺着潮流,耗费了巨资投入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在我3年后大学毕业时,也不见得取得特别的成效。一个系统无法成熟,或广为接受,许多时候,我们都会非常主观的认为,是推行者不够落力,或是执行者阴奉阳违,导致系统过后被束之高阁。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当初引进系统时,究竟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纯粹只是为了要赶潮流,或者别人有,我们也要有?如果原因是后者,那么这个系统注定会失败,因为引进的人本身也不懂带入这个系统后,究竟会为组织带来什么贡献。

就以我就读的大学而言,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不懂这个系统已经演变到什么程度,但在当时,系统就只纯粹用在让讲师把讲堂的讲义上传,以让学生下载等,在那个年代,学生只要在课堂用当时仍盛行的磁盘就可以储存,这根本是多此一举的系统。而且,也不是每个讲师都认真看待这个系统。

很多年以后,就轮到我们的教育部也想要网上学习,所以在2011年推行“一个精明网络计划”。计划里,有个青蛙虚拟学习模式(Frog VLE)平台,让老师与学生的教学不再仅局限于传统课室。这个系统一推出,外人看到的似乎我国的教育又迈向先进的一步,让老师和学生可以不用靠课室就能传授学问,但是我个人还是无法明白,这个系统究竟要解决什么现有的问题。

假设教育部当时的立意是想要学生逐步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慢慢让书包减轻,这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多年后,却从不见这个问题解决。而硬生生的在传统教学里,要再加进网上学习,让老师和学生苦不堪言。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一直出现。

要和这个“青蛙”共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在推出的早年,许多老师投诉系统缓慢,操作也不见得容易,让那些不是生在电脑年代的老师,更是苦不堪言。除了繁重的日常教学,还要老师硬挤出时间处理这只“青蛙”,让许多教师真的是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彻底奉献给教育事业。

“青蛙”的合约最近被中止,闹得沸沸扬扬,才让许多圈外人开始认识到这个系统的存在。

《2018年总稽查司报告》日前推出后,更加让人看到系统弊病的问题。教育部花了27亿令吉投入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规划工作却似乎做得一团糟。

在一开始使用“青蛙”之前,教育部已无法很明确的交代最终要让“青蛙”成为怎样的系统。它是否是学习的辅助,还是教学上的必须。当大家都搞不清楚方向时,一切就只会沦为形式化。

教育部表示没有强制老师使用“青蛙”系统,答案是否如此,当事人肯定非常清楚。但如果耗费了如此巨资,却没有规划好要怎样用及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很可悲的。

关于“青蛙”的弊病,我不想在此多提,因为总稽查司报告已点出问题所在。问题是,终止“青蛙”的合约后,教育部已决定采用谷歌教室(Google Classroom)。教育部似乎仍没有从“青蛙”里学到教训。如果谷歌教室的推出純粹只是为了取代“青蛙”,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要采用一个系统,其中牵涉的人力和财力是无比庞大的。如果纯粹只是为了要而要,让老师无止境的学习没必要的东西,最后有什么意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