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7/2019
张庆禄.也来一堂逻辑課
作者: 张庆禄

投票与参选年龄降至18岁,既有同意也有反对,无论如何,国会下议院已通过修宪,只待完成程序,就能落实。

在18岁青少年投票之前,政府该做点准备,譬如,让青少年接受相关教育,接触有关知识,以了解国家民主机制的操作、政治权利的内涵,以及投票程序等等。这是为了确保青少年能在更完备的基础上,参与民主政治的运行。

配合投票年龄降至18岁,教育部将于明年出版的全新中四历史课本,增加有关民主和全国大选的课程纲要,相信可帮助青少年填补这方面的知识。

当然,了解民主机制的运作,知道投票具体步骤,不一定能保证青少年会在选举中作出明智决定,理性投下一票。要避免青少年或其他选民受误导,作出非理性决定,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青少年(其他选民亦如是)有能力戳破政党的花言巧语,以及踢爆假扮真理的谬论。这要求青少年建立清晰的逻辑思考框架,可理性地检验政治人物的言行。

举个例子,在政治上,常见被指责的一方,搬出批评者以往的行径,作为挡箭牌,企图浑水摸鱼,把两个“错”变成一个“对”。“他们以前也如此如此……”,这显然不是辩护的好理由,然而公众一旦不慎,脑袋偷懒,就可能让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大摇大摆的瞒天过海,赢得掌声。

另有一种情况是以他人的过失,来否定他作出批评的资格。这种版本,几乎耳熟能详:“他之前曾如何如何……所以没有资格批评我。”只要我们稍用点脑力,拨开迷雾,就可看清,对方做过什么,有没有资格批评你是一回事,你是否做错了,又是另一码事。大盗骂小贼,固然虚伪,可是小贼的行径依然是错误的,该受到谴责。

政治人物的拿手好戏是诉诸情绪,以非理性的方式,走逻辑的漏洞,赢取选民的支持。他们的华丽词藻、激昂陈述,往往经不起批判,只能以取巧的方式,唤起情绪认同。掌握了正确的思考方式,青少年就可以识破假冒真理的谬论,逼使政治人物建构符合逻辑的论述。

如今,政坛上充斥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蔑视我们的理性,这恰好突显学习思考方式的迫切性。教育部啊,除了增加民主、投票程序等内容,也该来一堂逻辑课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