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9/2019
“相见好,同住难”的大马族群?
作者: 杨丽琴

我偶尔会自带容器打包食物。在华人餐馆或摊位,这点毫无问题,但一旦到马来餐馆或跟巫裔小贩外带食物时,我就有点犹豫。

一来,我没看过有人在马来餐馆这么做(可能是友族不流行,也可能是我碰巧都没遇上)。

二来,我不清楚,对于我这个非穆斯林所携带的食物盒,穆斯林小贩会不会有所忌讳,毕竟我无法确保,食物盒之前所装的食物都是清真食品。

原本没想这么多,直至某一次我告诉友人关于自携容器跟友族打包的事,她瞪大眼说:“可以咩?”,我才意识到,只是打包食物的小小举动,竟也可能牵涉到宗教敏感和禁忌。

幸好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友族商贩拒绝用我携带的食物盒装他们的食物。或许是生意难做,不想失去客人,也或许真是我们想多了。

甚至还有一些小贩,因为省下容器成本,而悄悄地加大了给我的食物分量,作为回馈。

尽管如此,为表尊重,我都会先询问他们介不介意使用我带来的食物盒。

我也发现友族打包饭菜时,很少要求淋上多种酱汁。所以,也有小贩反映,不了解为何有些华人只买一样菜,却要求淋上三、四种酱汁。惟这是一般华人打包经济饭时习以为常的事,却可能让友族以为是要占人便宜。

此外,本地穆斯林虽大多为温和派,但也有本身的忌讳和礼仪。例如在握手、送礼或吃饭,忌用左手,这是因为左手被视为不洁。

虽然知道友族的这个习俗,但偶尔还是会忘记,有时误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有一回,有个马来店员因右手受伤,被逼用左手递商品给我。他为此一再道歉,我这才知道在穆斯林心目中,这是一个不可触犯的禁忌。

相信大部分华裔也以为巫裔不能碰狗,但年初我去市政局领养流浪狗时,发现那里的巫裔工作人员都对狗儿疼爱有加。几个月后,还上门审查我们有没有善待小狗。他们一直强调:“狗儿也是生命。”

华裔对友族的的忌讳和礼仪一知半解,那反过来友族对华裔了解又有多深?

去年,亲人预订在农历七月动膝盖手术,巫裔大医生说,华人大都pantang在“鬼节”动手术,因此他问我们需不需要改期……说真的,他不问,我们还不知道有这种“忌讳”。

隔床的病人是位退休的印裔教师。她说,年幼时曾见过村中的华妇缠小脚,她很好奇这种习俗的由来。她还知道华人在手术后多会喝生鱼汤、吃箭猪枣。这或许只是她片面的了解,因为并非所有华人都会这么做。

就像一般华人若在喜庆日子碰到友族穿黑衣到访,有人百无禁忌,认为不知者不罪,但也有人会很生气,觉得习俗不受尊重。

这些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比起种种政治或宗教理念,有时更能破坏国民感情。就好比一些夫妇离异的原因,不是因为理念不同,而是为了挤牙膏、掀马桶盖等生活小事般。

这些小细节,会不会因为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读书(单一源流教育学校)或共住,就会渐渐异中求同,还是基于“相见好,同住难”,因了解不够而产生的嫌隙会越来越大?

就算是同一族群,也未必所见略同。正如当演唱会遇上宗教节日和仪式,真的需要有一方退让吗?还是可以并存?就不见得所有教徒都会意见一致。

大马独立62年,以婚姻来比喻,堪称钻石婚。各大族群都是平日“相见好”,但各类生活大小事一再考验彼此的磨合度。我们自以为很了解,却又处处踩地雷。

隔离各族的,不只是时空,也是心的距离;撕裂各族关系的,除了政客挑拨、政策不公外,各族互相揣测、片面了解,也是原因之一。未来要和睦相处,仍需要多点了解,少点揣测。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