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9/2019
洪震宇十年不只磨一剑:进行式的学习与提升
作者: 关丽玲

台湾自由作家洪震宇同时还有其他身分──创意教学工作者、企业创意顾问,目前忙着的工作有开办故事表达力、提问力、写作力等等工作坊,提升来自多个领域的企业、机构、组织工作者的沟通表达与创意思考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一直持续推动风土经济、在地旅行与社区组织运作。他也曾经是媒体人,曾任杂志社记者、《天下杂志》副总编辑、创意总监、《GQ》国际中文版副总编辑。

从媒体到风土经济,洪震宇因自己对各个方面的不足,累积下来的经验,练就了沟通与创新能力,并把这些能力转化成方法。洪震宇说过,自己是十年不只磨一剑,他每3年会检视让自己归零“磨剑”,不断地练习及加入新的能力,让每一把剑都可以保持锋利不钝。

洪震宇从多个领域累积来下的经验,因过去的记者本能,
发挥了提问、说故事、解决问题的多项能力,除了原来的能力,并加上新的能力。

写作力、故事力、提问能力

洪震宇是记者出身,写作自然不是问题。他说以前当记者写作要求客观,经历了很长时间从新闻工作者变成作家,过程中不大能够拿捏主观和客观。

这历程很不一样,人不再是旁观,而是处于环境里面,写的内容已跟人、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分享的写作方法跟以前当记者也不太像了,要知道如何沟通和表达,这包括说故事。

 “记者是要有说故事的能力。”他后来把说故事的能力变成写故事,也当面跟人说。“这是需要一个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演讲去累积,后来我就开始教说故事,自己不断地练习。”

提问能力很重要,记者要懂得问,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记者往往只是问了就结束。洪震宇在接触地方性企业组织时,发现自己缺乏经验,一直透过提问去了解问题,然后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原本是我的能力之一,我要把它变成更扎实。”

提问能力是从当记者和编辑归纳的能力所练就的。他思考什么原因会导致一个人不会提问,从那个人的角度去想,了解欠缺的是什么。提问能力结果成为他的教学方法,为企业办训练工作坊,教人提问和解决问题。

会提问和会不会教提问是两码子事,洪震宇重新构思。他教写作课时就像开编辑会议一样,学员要去采访,之后报题目,讲他重要的内容,过程怎么写,让学员掌握窍门。

以前当记者问完即结束,但洪震宇现在的工作需要去解决问题,他尝试、执行、修正、失败的调整,很多实践的能力一直在进行,过程中他去了解市场,市场有很多种,不同行业或人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他又将解决问题变成一种方法,也是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工作者提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关于故事力,洪震宇解释,故事有好几层,一种是娱乐性的很吸睛,一种是启发性,如故事中含令人有所领悟的道理。企业训练的故事当中,有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透过用故事去讲就只是个硬道理,难以引起兴趣。若用故事包着方法,从故事中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运用方法。

故事有没有范畴?

洪震宇最近领悟到,说故事就像拍纪录片。“一般人不懂得把经验整理成故事,讲起来乱七八糟,所以可以把经验打包,每个人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变成一个有高潮起伏,让人听完很有感觉、很感动的内容,这就像拍纪录片,拍完后经过剪辑,要如何拿掉琐碎,呈献主题。”

问洪震宇是否曾遇过很难说的故事和没有故事可说的人?他说,还在进行或者没有完成的故事就很难说下去。“很多人都说没什么故事好说,我们会帮他,如请他说最近最难忘的事情。有些人不是讲故事而是讲理念,理念会让人睡着,人总会有些经验。”他举例,把学员分组,每个人拿出一样东西,这东西发生什么事情,可以说两分钟。

“讲故事之前,要先讲别人的,因为讲自己的故事通常都很琐碎,有很多东西要讲,让人听了很多却跳不出来。我们练习访问,其他学员问问题,用九宫格方法落实,一个个弄清楚讲了和没讲的事,之后上去讲自己的故事。要练习说别人,所以要认真听,不停地说自己的故事很自我中心,不在乎别人。从聆听他人的故事,找出他人的故事,久而久之讲自己的故事就比较客观。”

每3年归零,只做1件事

洪震宇认同,他正在做的事及未来的新工作都是进行式。

问他如何看斜杆? “斜杆一直都存在,一个人同时有很多份工作,或许没有很专。我认为斜杆可能只是一个议题,不一定能解决很多人的问题。我应该是进行式的,每3年都会归零只做一件事。做一件事会花很多时间,因要延伸和调整这个能力。我要的是一个很专业的能力,并且可以深化和延伸。”

对洪震宇来说,归零是把原来的能力提升,再补上新的能力。他建议,要是一直花很多时间在做本业或者原来的事情,可以退一步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是值得做的?

现在他有大半时间从事教学,这是以前从未想过的事,就算有想过,但没有尝试的话还是一样。

另外,会讲和会教又是两回事。他现在给大学讲师、中学教师授课。就算有高学历和高学问,不一定就会教。他教老师如何提问、说故事、设计教学流程等等。这是他从顾客需求中回推,要讲什么顾客才会听得懂而设计的一套方法,而且还要让人练习才会记住。

这些都是洪震宇的新尝试,有累积再垫高的能力。三、四年前,开始介入教学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可以将原来做的地方议题放下,却又开始看到台湾的在地创生。台湾的咖啡、可可近年来发展不错,还有地方旅行,都可以变成很好发挥的议题。

洪震宇在《天下》的时候曾主导的319乡专刊,也与风尚旅行社总经理游智维一起筹划“小旅行革命”,发掘自己缺乏对于视觉的敏感度,因此他着力于在地旅行,像做田野调查,访问了属于该地的许多故事。

当教学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洪震宇做回之前停下来的风土议题,但却不是做回原来的事如在地小旅行。“当很多人在做了,我则不想做,这不是我的目的。”他从商业模式去思考,把风土变成可以赚钱,有文化、地方观光和经济。他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所以他依然会到处采访,了解再把内容升华。

“人很容易止于习惯,这很正常,但习以为常会让能力钝化,一直处于现状是不会有创新。要创新就需要逆向思考,违反现在的人性,多学多问,老师教的是技能,很多议题和趋势是要靠自己判断。”

好讲师要有足夠的经验

洪震宇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去强化和转变。他在规划旅行时,因平时很少接触旅行社,不知道怎么订价,跟地方组织合作后,他会去了解旅行社的订价方式,包括合理价钱、成本、市场接受度、各方利润,再订流程和行销。

很多教学者会教学是因为念了很多书,学了方法,但其实并没有相关经验,当学员有问题时,就没办法很好地回答。洪震宇就是要累积很多经验,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修正。“要当个好的讲师和教练,本身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知道如何消化经验才能够去教人。经验不足,所教的很浅薄,也无法进步。”

对于一件事情,如何清楚表达想法,这方面的训练很重要,但很多老师在受训时这块比较弱。老师是有教学的培训,但还是在同一个框框里面,看的东西差不多,如果有外界的角度帮助,会更多元,因此洪震宇鼓励应该跨界交流和沟通。

洪震宇接下来要办家长和老师写作课,训练他们写作、提问、说故事,让他们之后可以教小孩。

“孩子问我问题,我都不回答,我会反问:你觉得呢?要怎么问才会问出答案。如果只问‘好不好’,回答之后就没有对话了。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我不直接给答案,因为给答案只会满足他,没办法去想。”

洪震宇认为,写作跟思考、逻辑和表达方面,东方人如华人在沟通表达上比较委婉,不直接表达,口语表达简报较弱,跟我们教育不太敢发问有关,可是这些都是现在极为重要的能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