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9/2019
黄大志.杯葛非穆产品的前世今生
作者: 黄大志

大约50年前,马哈迪在他所写的《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中曾经说过,在欧洲人和华、印族还没到达马来亚之前,马来人的手工业和低端制造业普遍蓬勃,但随后逐渐凋零,而最终被淘汰,从市场消失。可惜马哈迪在书中并没分析它为何消失,也没提出任何按照市场规律的具体挽救方案。在他当首相的22年间,他想到的和做到的只是如何给马来企业垄断式的、无需竞争的优惠措施,让马来企业在保护伞下运作。虽然马哈迪时而像家长般训斥孩子不长进,但这个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获得解决。

一晃半个世纪,马来人的困境依然存在。而今天不同的是,因贪腐下台的巫统依然利用种族政治拉拢马来选民,准备卷土重来,并伙同伊斯兰党利用极端宗教策略刺激无助的马来小商民,把其困境归咎于非穆斯林产品对他们的挤压,从而想利用杯葛行动来博取马来小商民的同情与支持。

如果估计没错,杯葛行动应是巫统与伊党借非政府组织为其发声并打先锋,以试探非穆斯林的反应,然后按情况作出调整。截至今天,各界对该非政府组织呼吁杯葛非穆斯林产品一事作了严厉的批判,其中爱国者协会主席阿斯哈更把杯葛运动看成是“荒谬、非理性、愚蠢和具有破坏性的”。随后该组织不得不出面解释,说是“误解”、“断章取义”,算是暂时平息了众怒。

杯葛非穆斯林产品的根源是马来商家因无法在商场上与华、印族的企业竞争,而想出的自救办法。马来企业之所以竞争力弱,据一般学者的观察,无非是其自制产品或代理产品价格不具竞争力、服务质量较差、规模较不齐全,对顾客的要求反应慢或不愿做出调整。

举个简单的例子,华人一般喝咖啡要求滚烫开水冲泡、不爱太甜。但经常到马来咖啡店不管你如何交待,端上来的咖啡不是不够烫热,就是太甜,久而久之,华人就会避开马来咖啡店。至于价格,因为马来商店一般规模小,货源不足,价格也较华、印族商店的昂贵。再说,马来商家似乎缺乏多买就给优惠价的概念,从城市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观察到的是,一家马来商店和另一家华人商店即使代理同样的产品,华人商店一般更能吸引马来顾客。讲到这里,为了让我们更了解杯葛非穆斯林产品对国家所能造成的祸害,笔者愿从两个经济视角来分析此问题。

第一,要求穆斯林优先购买穆斯林的产品,不买非穆斯林产品,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消费人以有限的财政资源购买商品,要求的是消费最大化。在有选择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短期情绪性响应某团体或政党的号召,购买某些产品,但中长期来说,要消费人牺牲个人利益买不具竞争力的产品,不可能有持续性,一旦情绪平静后便会停止。在现今全球化的冲击下,产品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的不二法门,高增值、高利润的高科技产品更是如此。

第二,富竞争力的本地华资或外资企业聘请大量马来员工。如果这些企业的经济受损,将会影响大批马来员工的就业,而受影响的员工由马来商家吸纳的机率也非常小。因此,即使马来商家从杯葛行动中短期内得到一些好处,但整个马来社会极可能得不偿失。杯葛行动除了建立更多种族间不必要的对立和对抗,对实际提高马来商家的营业效率和竞争力可说毫无帮助!

最后笔者呼吁有良知的马来高级知识分子,明知杯葛行动无聊但却默不作声,没有勇气仗义执言,负起他们应该教育社会的责任。他们应该像达祖丁教授一样,唤醒并愿意协助无助的马来小市民和乡村农民,走进现代化世界,不要轻信政客和狭隘宗教司的欺蒙,成为他们意图破坏种族和谐,以达到其别有用心的政治棋子。

反过头来,马来商民只要肯勤奋努力、肯虚心学习商业营销技能,不怕失败,建立起负责任与诚信机制,就必能创建独立自主的企业,靠自己或与合作伙伴在商业竞争中胜出,到时还需什么杯葛行动来保护自己?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