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09/2019
陈胜强.关于教育,我们该谈的
作者: 陈胜强

教育的本质,不外有三:技术的教导、知识的传授,及价值观的熏染。

我们应该探讨的议题,除了价值观,还有国家教育蓝图是否符合未来工作需求;政府需要广泛宣传的教育蓝图,除了价值观,还有整体教育模式是否能栽培出适应新工业环境的新生代。

基本上,我们当下的教育体系,始于第二次,并成型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业情况,竞争对手少。企业的产品若能赢得市场,接着就得大量生产。既为大量生产,就需高度机械化作业。在高科技不存在的年代,人们依赖双手及各种工具来进行工作。自然的,企业必须实现工人们的行为统一,以达到质与量的稳定。

时代变迁,电脑进入工业领域。人们开始在机器与生产线之间装配齿轮与电板,手动式的生产方式,逐渐交给机器来进行。文书性质的工作,也开始有更高效率的软件来辅助。

教育在之前的大环境下,注重在学生对“懂”的范围。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懂问题的本质,及各种先人使用的解决方式。这,书里有教。同样的,要进行工作,就必须要懂工作的本质,及各种需要用到的技术。这,课堂里也有练习。

这教育覆盖的范围,够吗?以前可以,现在可不够了。新工业环境,要的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当下竞争无比激烈。科技拉低生产的门槛,今天红了个产品,明天某宝就有一堆“更好”的复制品。科技减少重复性质的工作,以前需要一堆各部门的文员来支援业务,现在主打软件系统一条龙。科技最大化资讯的传输,竞争条件从性价比扩充到设计美感。我们拿在手中不同牌子的产品,比的不止是贵不贵、耐不耐,还有美不美。

看,这年头呐,能出头的是那群不止懂很多,还能想很广的新生代。创意建立于基础知识,但知识不会保证创意。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不能再停留在单向的黑板模式,而必须进化到双向的讨论性教学。双向教学,能确保学生们不止能吸收知识,更能引发思考。技术也一样,我们不再抱着“跟着我酱做”的心态,而必须鼓励他们理性批判固有技术。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入各种科技来进行教学。这两点,对老师,对学校来说,非常考验。毕竟,以现有的条件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工作,确实强人所难。学府面对的问题,我们有谈吗?有施加压力吗?有制造课题吗?有给予援助吗?

今年是新政府掌舵的第二年。才第二年,能有多少作为?就如吃药,才吃第一第二帖,能止痛舒缓,都该庆幸了。

但若要拭目以待,又说不出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及教育竞争,不会等来等去。当我们还在吵着种族经济时,中国经济已经独立;当我们还在陷在爪夷文争议时,新加坡已经让小学生接触软件编码;当我们还在为出口榴莲鼓掌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推广沙漠农业化技术;当各政党还在彼此弹劾时,印尼及泰国的经济发展正迎头赶上;当我们还在纠结教育的旁枝议题时,全球教育排名榜已经出现许多新入榜国家。

价值观固然重要,但也别漏掉知识及技术的要求。我们为民族守护文化的流传,对先辈们交代传承的责任。我们也必须为孩子们监督教育的持续革新,为了他们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