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10/2019
【如意安详】恕道/何国忠
作者: 何国忠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到郑国,无意中走散了。他站在外城的东门,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弟子们也一样着急。一位郑国人见到孔子,子贡听到了这样的转述:“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后来子贡将原话告诉孔子。孔子说相貌的刻划不一定对,但是“丧家狗的形容却贴切极了”。

公元前497年,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为了宣传理念,舟车劳顿。孔子有崇高的志向,其理念也并非空中楼阁,不过变化多端的政治世界使到实践的空间遥不可及。

以动物来讽人贬人的话由来已久,“狗”是其中被用得频密的例子。一只瘦弱,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肯定没有好形象。说者可能本身就属尖酸刻薄之辈,喜欢在言语上损人。又或许说者只是心念一闪,未必有不好心思,纯粹想到说到。

孔子宣扬学说时到处碰壁,却坚持了14年,间中经常出现被冷落或出现落魄相说来也符合常理。孔子不否认自己像丧家狗,说自我调侃也行,说无奈也行。引我注意的的是被人形容为狗,当事人该有怎样的反应?

1935年出现一二九运动,北大学生罢课要求国民党政府全面抗战。胡适向来主张读书救国,不同意学生动不动就罢课,担心学生被政治口号迷惑,所以经常劝解。有一天在校园看到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和学生激烈辩论,胡适插了一句:“周院长,同他们辩论等于对牛弹琴。”学生立刻被激怒:“胡先生,你这是什么话!你说我们是牛,那么你就是狗,国民党的走狗。”胡适方知说话不对,立刻解释他只是随口一句成语而已。胡适在日记中还记有他收到了一封信,内容是警告他不可反对罢课,要不然会“打断了你的腿,叫你成个拐狗!”

胡适始终不获激进学生的理解,可是当中却有感人的故事。和胡适不同理念的学生被宪兵和警察逮捕,胡适不顾一切奔走各大衙门之间,逼迫国民党政府非释放学生不行。季羡林晚年所写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说这是他亲眼目睹的事。季羡林说这是“德行”,是他敬重胡适的原因之一。

胡适的故事给我不少启发,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参考。至于孔子,当然有更多主张可以引领我们向前。世道纷扰,多看书,少争论,研究知行合一的人物,确能让心情沉潜。

孔子讲恕道,不只是挂在口边,他以后也有不少人能够做到。可见人心散涣时,温情并没有完全被摧残。孔子有不少主张具普世价值,值得推荐。一些人的行径让我们感受到恕道之美,他们将超然的特性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被扣帽子,仍然能够用谅解与宽容的心态面对时局。

人的性格形形色色,情绪来时,动了气,出现不寻常的举止并不稀奇。有修养的人能将道理想得清楚,也因此不必与讽刺者或谩骂者纠缠不清。如果内心充满怨恨,老是针对他人,那是因为心灵无意间扭曲了,若不能摆正于己于人都没好处。

是的,与其将心情耗在负面情绪里面,不如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去掉不必要的烦恼。《论语》还提醒我们,若能多跨一步,做到以德报怨,更加理想。不必担心吃亏,时间会自动纠正不少被误解的事。

《荀子.非十二子篇》中有一句话:“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传达了相同的理念。人只有因为修养不够而羞耻,并不会因为遭人污辱而羞耻。人受委屈,其实就是考验一个人的修为。领会其中道理,遇粗言暴语,就不会听出一番震荡。

读《论语》,想到孔子被形容为丧家狗,想到胡适曾被人骂狗,又想起国内国外时局,惊觉人性何其相似。《论语.卫灵公篇》记子贡问孔子修养的道理,孔子说了“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设身处地,就不会出现激烈骂人的文字。小学老师教过我这句名言。是哪位老师?却想不起。今日执笔写这几个字,不经意间记忆跳跃到小学,我曾在同学的纪念册留下相同一句话。当时只是人云亦云,为写而写。如今知道恕道可贵,望向窗外青青草地,不禁沉思良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