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1/2019
光头佬/绚烂无边
作者: 光头佬

缘分真的很奇妙。那一天,临返龙坡的前几个小时,光头佬因早前应允了两名朋友,欲为他们买书而未能履行承诺,耿耿于怀,故特地又赶赴湾仔书展会场觅书,以完成任务,一了心事。

光头佬行色匆匆,途经香港中文大学书摊时,忽见一老者,相貌堂堂,流露着一副学者风范,一问之下方知老者乃少时喜读之《吃马铃薯的日子》作者,刘绍铭教授是也。

4377TLK2019112818346201193.jpg
刘绍铭的名著《吃马铃薯的日子》。

掐指一算,刘教授年岁也不小了,该八十老几了呗,看他一副悠哉悠哉的模样,嘴中含饴,作“嗒糖”状,瞇着眼,微微笑,颇有亲切感。这对一个忠实的读者,如光头佬而言,倒是一个意外惊喜,故匆忙间在中大书摊购得一册《绚烂无边》散文集,请刘教授赐题款识,以结书缘。

大概是年岁已大的关系吧,看他随意提笔挥写,漫不在意的,笔迹潦草,貌似不工,题了上款签好名,头一抬,next……光头佬在旁连忙劝请他:“刘教授,您再题上一句话吧,我可是老远从吉隆坡专程飞来的(这句话很管用)”,结果他讪讪一笑就顺手添补一句“读书乐”,以敷衍应付这个难缠的麻烦鬼,呵呵,“无鱼虾pun好”,来满足一下这个患有严重收藏作家签名本癖好的读者,为这趟一年一度的香江访书行脚划上一个美丽的句点。

4377TLK2019112818376201200.jpg
刘绍铭《绚烂无边》题签本。

4377TLK2019112818366201199.jpg
刘绍铭笔迹。

克勤克俭,努力发奋求学向上

苦学成家的学者、大散文家刘绍铭教授,出身寒微,幼年因家境贫困,父亲没有能力养家,而长期过着寄人篱下的苦日子。他自十几岁失学后就在香港社会下层打滚,乃克服万难,真实拼搏出来的市井之徒。

刘公在16岁小学毕业后,从印刷厂学徒,到德士公司接线员、旧式书店伙计、搞经纪、私人学校英文黑市教员等等,尝尽人间苦涩,百般折腾。因为年幼失学,故而更为珍惜争取自学向上的机会。在他担任德士公司电话接线员的童工年代,他自告奋勇自愿在午夜时段值班,因凌晨时刻工作较清闲,可以让他发奋图强,用功自修中英文。

那时候,他空暇时也会阅读啦七杂八的小说及报章副刊,看多了自然而然地模仿起作家写写文章、磨练文笔,所投稿件获刊登报端,无意间开启了他写作投稿的另一段生涯,从而也认识余英时、杨际光、三苏等作家文友。

在他的回忆中,他在16岁那年因长期睡眠不足,再加上营养不良,他苦读当夜更不到一年,就不幸得了初期的肺结核病。那时他真的好穷,穷到看不起医生,只好买了针药,就请了当时在报馆当电讯翻译的杨际光给他注射,前后耗时半年才痊愈,令他终身难忘。

尔后,他在工余去念英文专科学校,并且顺利考获英文中学文凭,然后再接再厉,考入台大外文系深造。从失学到苦读自修考入大学,共吃了6年寒暑的苦头。他4年的大学生涯,全靠侨委会颁予的侨生津贴,以及勤劬鬻文,赚取稿费为生。

27岁那年“两袖清风”的刘公,越洋远赴美国念研究院,间中酸甜苦辣,皆撰写于《吃马铃薯的日子》,看过此书者,无不为之感到由衷的敬佩,刘公确实为“勤工俭学”的苦读生树立了一个至高的典范。

学贯中西的刘公,在香港文坛上可谓与董桥先生并驾齐驱,董公“文”而刘公“野”,各有特色,各显神通;谓之“野”,盖因刘公的随笔杂文恣纵不羁,常不按牌理出牌,有难得的野趣,富幽默感,不拘泥,不避俗词俗语,旁征博引,随手拈来,能化俗为雅,绚烂无边。

4377TLK2019112818366201198.jpg
洪范版《小说与戏剧》。

4377TLK2019112818366201197.jpg
60年代末出版的文星版《与良心的对白》。

4377TLK2019112818356201196.jpg
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的爱读散文文丛之二。

4377TLK2019112818356201195.jpg
刘绍铭译本《伙计》的两个版本。

4377TLK2019112818356201194.jpg
由刘绍铭、也斯与许子东合编的《再读张爱玲》。

4377TLK2019112818346201192.jpg
香港今日世界版《何索》,由颜元叔与刘绍铭合译。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