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11/2019
【一个马来西亚人,在北京/系列 05】在北京求学的马来人/林雪虹
作者: 林雪虹

“你是马来西亚人吗?”我用英语问道。

“是。”

“我也是呢。”

我们俩很高兴,还有点激动。在一旁的翻译也有点惊喜。

“你也是马来西亚人啊?”翻译问。

“是啊。我看到她就猜她是马来西亚人,走近了又看到她的这个包,所以就更确定了。你是她的翻译吗?”

“不是。我是记者,在地铁站看到她,就和她一起逛了。”原来是《人民日报》的记者。

我和爱莎开始用马来语交谈。她告诉我她在去年来北京上学,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回国了,机票也订好了。

“你在哪间学校?北外吗?”我们竟异口同声地用普通话说出“北外”这个词。爱莎有点惊喜。(注: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

像爱莎这样来北京学习中文的马来人其实有很多。尽管过去我知道有越来越多的马来人来北京求学,但我和他们却极少有交集。2007年至2010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修读中国当代文学,当时我是班上唯一的留学生。那时候我学校的大马人总共有十来人,而且全都是华人,分布在不同的学院里。据我所知,我们的马来同胞都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上的是那种短期的中文课程或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班,而且全都领着马来西亚或中国政府的奖学金。

爱莎也是奖学金的受惠者之一,她领的是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的奖学金。爱莎今年29岁,从去年9月初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此时她已步入第二个学期的尾声,并将在7月中旬回国。从牛街回来后不久,我给爱莎打电话,她将她的这段人生旅程对我娓娓道来,为我揭露一直以来我略有所闻,实际上却不了解的事情。在聆听爱莎述说她的故事时,我也从中发现我们命运的相似之处。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同样享受着命运之神的眷顾,只不过我依靠的是民间团体(更确切地说,是华人团体)和中国政府,而她仰赖的完全是中国政府。

大学毕业后,爱莎先后在日立集团(Hitachi)和葛兰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GlaxoSmithKline plc)工作。她主修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物流运输方向。后来,她渐渐觉得朝九晚五的生活有点乏味,于是想在周末学点有趣的新事物。由于她一直都喜欢看中文电视剧,于是她突发奇想,认为学习中文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她很快就在家乡淡江找到一家华人创办的语言辅导中心,每周回家度周末时顺便到那里学习中文。周一至周五,她在另一座城市工作。两年后,一天,老师突然在班上说如果他们将来想要到中国深造,那就必须先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于是爱莎前往马来亚大学的孔子学院参加考试。(待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