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11/2019
利亮时.教育和商业发展应务实
作者: 利亮时

从经济发展面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从上世纪1980年代开始,从原产品出口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经济结构的改变,使到国家必须具备一定人数的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按照当时的趋势,我国必须积极让教育政策逐步的开放,以迎合时代的潮流。从上世纪末到现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日千里。从亚洲的局势着眼,中国的经济快速腾飞,区域经济亦有长足的发展,这些因素应该都会促使我国朝向更开放、自由的方向发展。

一个崭新局面的降临,可能会对国内的一些旧矛盾,如种族、文化和教育问题,有着正面的影响。然而,这是许多理性者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上政治人物根本不管世界的大潮流,大家仍然热衷于政治的“内销”。我国的多元教育和英国留下的健全制度,我们应该很有机会成为亚洲教育的重镇。然而,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不珍惜这个资产,1961年我国的教育法令接纳《拉曼达立报告书》建议的以国语为主教育政策,并立法付诸实行,已经是对教育发展的一个障碍。

按照1961年法令规定,在全津贴的中学,其教学媒介语必须是两种官方语文(马来文、英文)的其中一种,并以利用国语教学为最终目标。1961年教育法令规定中学只有两种,即完全津贴的国民中学(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或国民型中学(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和独立不受政府津贴的中学。过去受部分津贴的华文中学,如要继续接受政府的津贴,就必须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第21条2项更赋予教育部长决定华文教育存亡的权力。

这些虽然是陈年往事,但是其对我国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教育竞争力一直停滞不前,人才也不断外流。教育是百年大计,亦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族群的狭隘思维,最终是让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脚步放缓。限制性,无法有效取才的教育,其对国家是一大伤害,并且对商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是处在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航道,我们的经济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去,但是族群思维下的教育与政治制度,最终是导致商业受到极大的牵制。当扶持政策,是要整个国家经济来配合的话,其对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就相当的大。政府的扶持政策,应该是在不干扰经济发展的同时,透过政府的税收或其他补助政策来进行。自由与开放的经济如此可以把我国经济的饼做大,同时亦可以强化扶助的政策,但是我们的执政者从一开始,就选择以族群政策来统治这个国家,没有对国家发展进行全盘的评估。

由于我们的族群主义已经深入教育和经济,使得我们目前的发展难有大突破。最近因为爪夷文的事件,就让非马来人社会极度紧张,这显示族群间缺乏互信,教育议题一直被族群化。近日彭亨州的商店招牌,需加上爪夷文亦让商家们费钱费力。我们生在多元的国家,最重要是学会尊重彼此,一直操弄意识形态,只是在让国家的教育和商业陷入内耗,这样无助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人民的团结。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