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12/2019
陈鸣铮.我们需要公民教育吗?
作者: 陈鸣铮

我们需要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吗?随着政府通过修宪降低选民投票年龄,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再次被推到教育改革的优先顺位前。毕竟,新的合格选民连同目前尚未被加入选民册的选民,来届大选预计会增加七百多万(占选民总数的30%左右)的新选民,他们中的一部分目前仍在中学求学。公民教育除了肩负公民素养之形朔和普世价值之灌输外,它也是巩固一个国家的民主宪政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国阵政府于1983年改由道德教育(pendidikan moral)取代原有的公民教育课程后,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蚬壳青少年研究(Shell Youth Study)最近公布了一项常年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受访的德国青少年(年龄介于12岁至25岁)中,约有9%的人接受民粹主义的思想,同时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对于民粹主义的口号毫无任何厌恶感。在大洋洲另一边的哈佛大学,学者蒙克(Yascha Mounk)这几年也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指出,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年龄介于16岁至24岁)认为民主不是一个好的政治体制,受访者当中约有70%的00后认为自由民主的生活不是必要的。

虽然这两份研究是针对青少年,但是这些现象不会是青年少所独有的,也不是少部分国家才会发生。随着马来西亚这一年多来政治氛围的变化,民粹主义也开始在公共的意见市场(marketplace of ideas)中获得共鸣与青睐。由于它们能够轻易公开地传达给公众,那么这些未来即将满十八岁的首投族必然也会成为推销的对象,毕竟他们拥有可观的意见市场占有率。

我们之所以必须警觉民粹主义的发展,是因为这些主张往往会侵蚀一个民主国家的宪政基础与合法性。公共的政治语言是一种修辞学的语言,但民粹主张似乎都不经过任何修饰,更直接露骨地表达诉求。这些民粹主张不仅政治不正确,而且带有歧视与仇恨。例如:“华人是外来者”、“老天用地震和海啸来惩罚跨性别与同性恋者”、“最低薪金制的受惠者中有95%是外劳”等等,都是教科书般的经典例子。

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的一个差别在于:如果这些青少年仍在求学的阶段,我们就能够透过教育做更多的改变。因此,欧美国家已经在反省:公民教育是否仍有不足的地方亟需改革?当民粹主义充斥着整个公共领域时,公民教育是否能发挥作用,以保障民主的宪政基础与合法性不会受到侵蚀?这是公民教育当前迫切需要回应的挑战。

在马来西亚,大部分人只关注如何落实选民教育、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政治意识和履行公民责任,这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提升他们的思辨敏锐度,去辨识并拒绝民粹主张,这又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如果公民教育将来有机会重新被纳入课程之中,它必须确保民主宪政的基础不会受到动摇。

我们需要公民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当我们猛然发现一些拥抱民粹主张的政客和学术人员同时也掌握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和话语决策权时,公民教育更显得迫切。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