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7/2016
书店是出版社的竞技场
作者: jylew

深入想一想,书店其实也是各出版社的竞技场,大家都在抢有限的空间丶争读者的眼球,业务员都积极地和店长打好关系,小泉走得连皮鞋也磨破,这是很正常的。剧中Emperor的业务员偷偷调动书架上的书,凸显自家的产品,反倒夸张了些。

出版社和书店,唇齿相依。出版社生产出来的书籍,必须有通路卖出去,而书店则需要出版社提供源源不绝的产品。但剧中两者的关系,太美化了些,让马来西亚的我们看得有点妒忌。

大书店的店员河舞子也喜欢读漫画,和出版社的黑泽心丶小泉配合无间,十分温暖。但深入想一想,书店其实也是各出版社的竞技场,大家都在抢有限的空间丶争读者的眼球,业务员都积极地和店长打好关系,小泉走得连皮鞋也磨破,这是很正常的。剧中Emperor的业务员偷偷调动书架上的书,凸显自家的产品,反倒夸张了些。其实我们这里也不需要邪恶的业务员,本来就够乱。

在这里逛书店,我最不愿意问店员,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太多,感觉很失望受伤。本想也许书海茫茫,店员不可能都博览群书吧?後来辗转听某业者说,聘请店员的主要考量是(低)薪金,基本上识字就好。我看过我们出版的诗集,展示在“时事类”书架上,只因为书名有“时代”二字。每本书都印有上架建议的,显然没人在乎。要有人在乎,出版社的业务团队就得更费力气的去影响店长,才有可能更完善的宣传自家的书。

书店也是营利机构,剧中的Emperor杂志是领头羊,书店必会特别关照的。在产业比较健全的市场,书店和书店间有竞争关系,出版社优先补货给谁,也会影响书店的营业成绩。像总编辑和田拜访的独立书店小老板,就控诉说好卖的书都来不及批给他,生意越来越难做。但在一家独大的市场,出版社的地位就不比剧中了,都只能看通路的脸色办事。

小书店接连倒闭,反映日本书业凋零。在马来西亚独立书店本来就极少,不曾诞生也不必忍受看着它们死亡,真幸福。书店做不下去未必是因为阅读人口减少,阅读方式和购买行为改变影响更大。比如在外国电子书盛行,销量已和纸本书并驾齐驱,买纸本书的人少了,竞争力稍弱的书店也就无法经营下去。此外,网络书店是读者的另一选择,足不出户能买天下书,未必需要费工夫去到书店。

出版社对独立书店有种特别的情感,和田拜访小书店时惊觉大门紧掩,以为倒闭了,原来只是因为老板腰痛拉不下卷帘门。老板是典型的爱书人,年轻小伙子要高价买限量书转售,他为了维护书的尊严而拒绝。出版人也是爱书人,自是惺惺相惜。反观在大型连锁书店,经营者丶管理层和书的关系常常只剩一串销售数字,感情自是稀释了。然而独立书店面对资源不足的挑战,也像剧中老板面对传承的困难。

正当大家对书业悲观之际,欧美最新数据却显示独立书店复苏,近5年书店数量不减反增,增加了近三成。

在这里也听说有人蠢蠢欲动,希望成事,毕竟多一些选择对出版社和读者来说,百利无一害。

出版社该有的科技基因

电子书在我国还未成气候,我希望电子书市场快点成型,出版社就有新的领域可以大展拳脚。真正该害怕电子书的是印刷商和书店,不是出版社。出版社应该重新自我定位,把科技纳入企业基因,善用之以达销售的目的。

出版社一直都在慌的一件事,就是电子书会如何侵蚀传统出版业。在《重版出来》中出版社完全积极面对新科技,这也是我秉持的态度,不明白有甚麽好慌的。既然读者要用不同的载体阅读内容,顺应就是了,出版社卖的是内容,不是“书”而已,既然内容已经生产出来,多一个电书的形态,等於多一个销售的可能,何乐不为?况且,电书省却了印刷和运输成本,本来不可能出版的作品也变成可能,像总编辑和田拜访过气漫画家牛露田貘,要求把绝版作品制作成电子书,便是一例。因为成本低,风险也低,出版社便可以探讨更多机会。

无论如何,电子书在我国还未成气候,就算在巫文市场的营业额也十分微薄。对此我不会庆幸说纸书打倒电子书,反倒希望电子书市场快点成型,出版社就有新的领域可以大展拳脚。真正该害怕电子书的是印刷商和书店,不是出版社。出版社应该重新自我定位,把科技纳入企业基因,善用之以达销售的目的。

10年前吧,大概还看过书内夹着一张读者意见卡,编辑壬生小时候填了,但没钱寄出。

後来他看着找回来的意见卡,提醒了他读者反馈的重要,如果他及早反应,帅哥漫画家成田就不会被逼停载。这个收集意见的过程,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已无限加速,读者是喜是恶都马上不留余地的在社交媒体表露。出版社和作者面对的问题不再是读者反馈不足或太慢,而是太快太多太纷杂,要有足够的智慧过滤掉无理的谩骂。新手漫画家大冢就掉入这样的陷阱,太在意读者的意见反而甚麽都创作不出来,好在老经验的编辑五百旗头耐心地辅导,说不能尽受网络批评左右心情。

网络之用当然不止於收讯,在广宣造势方面更是功德无量。小出版社能投资在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近乎零,网媒是必然的选择。网络把口耳相传这件事变成即时发生,但读者每日面对的讯息太多,要如何“煽动”他们分享书讯,又是出版社要重新修炼的技能了。一般来说,出版社希望建立自己在网络媒体上的影响力,但普罗大众其实不关心出版社是谁,作者才是最重要的。你看剧中的每个编辑,不都围着漫画家团团转吗?作者才是明星啊!

有人出版社总编辑曾翎龙说,这是个作者行销的年代,以大将出版社最近推出李欣怡《欣想事成2》和《欣想事成1.5》的狂销经验来看,印证了的确如此。李欣怡长期在电台和社媒累积了数以万计的忠实粉丝,出版前後在网上的造势文字丶影音讯息铺陈得宜,我得带些惭愧的说,书籍畅销功劳不尽是出版社的。再看剧中新人中田伯,出版单行本前网上造势,出版社一直密切关注读者反馈和试读点击率,以此为依据推测销量,这才是一家具备科技基因的出版社。

往後,出版社该做的事,是用累积的经验服务作者,就像Vibes的编辑团队一样,协助建立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那麽,我们才有可能一再欢呼“重版出来”吧!

更多内容请点击:

热血《重版出来》找回职场正能量

每家出版社都需要安井

编辑和漫画家的关系面面观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