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1/2019
知识是最好的防卫装备 难民学生求知心未曾闲
作者: 白慧琪

(图:星洲日报)



冬日下午1时30分,气温只有摄氏4度。土耳其苏丹加济市边郊地区的塞比西(Cebeci)电车站前,人来人往。时逢满纳海中小学(El Menahil)上下午班交替时间,放学的小朋友一班接着一班步出学校,巴士把学生一批一批送来上学。不管上学或放学,学生脸上都挂著笑容。

在这所学校,有带著书包来土耳其的男孩、双腿装上义肢的女孩。还有无数个叙利亚孩子,皆因战争失学,也因此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求学机会。

满纳海中小学坐落在一般市井商圈里,2017年10月正式启用,容纳3000名叙利亚难民学生。早在2015年,慈济就与苏丹加济市政府合作,让难民学生于下午时段到土耳其政府学校以母语阿拉伯语学习,直至校舍落成才集中上课。

满纳海中小学启用后,学生分两时段上课,上午7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是上午班,下午班接着从下午2时上课至傍晚7时。没法配合平日上课时间的学生,或者想学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可兰经或圣训的成人,可在周末前来上学。换言之,这是一所一周7天无休的学校。

就在上下午班交替时,老师都在忙着维护秩序,我一时找不到谙英语的人了解情况,阿末出现并回答了我的疑问。他看起来比一般学生年长,又比老师年轻。一问之下,他是满纳海学校里年纪最长的学生,目前正准备考大学,也在学校工作,协助老师。

原以为来到这里的叙利亚难民皆因战争逃离家园,阿末却明确说明,来土耳其的目的是求学。虽然身份是难民,他不用“逃难”一词。他为了继续读书,17岁时只身来到土耳其,随身只带一包衣服,还有装满课本和考卷的书包。

阿末现年21岁,他的求学路迢迢。内战爆发,他和父母、弟弟从阿勒坡迁往50公里外的小镇阿扎士(A'zaz),暂住舅舅家。阿末希望能继续学业,于是向父母提议,由他先偷渡土耳其,挣够钱后再把一家人接来。他花了100美元(约410令吉),从阿扎士偷渡到仅有16公里远的土耳其小镇吉利斯(Kilis),再前往边境城市加吉安特(Gaziantep)。

他四处找工作,后来听说苏丹加济是出名的制鞋和纺织中心,有较多工作机会,又独自一人上路。从土耳其东南部的加吉安特前往西北部的苏丹加济,路程约1200公里,巴士车程22小时。抵达苏丹加济后,他在制鞋厂打黑工,上午上班,下午到学校上课,放学回家用过晚餐,又继续读书到半夜才休息。约莫半年,终于存够钱,他把父母和弟弟接来,现也已经结婚。

去年底,阿末改在学校上班,同时准备今年4月份的大学考试。他目标锁定药剂系,而且信心满满。“我不只想当药剂师,我还想帮助我国家的人,我想回去参与重建家国。”

(图:星洲日报)

她失去了无法替代的东西

同样令人心疼的还有15岁的娜芝娃,今年7年级,比同龄学生慢了两年段。她走路比别人慢一些,左右摆动也较大,因为双脚都装上义肢,走起路来比较不自然。

她在一场炸弹袭击中失去双腿,还有母亲、姐姐和弟弟。当下,她谁都不剩了。在那场炸弹袭击前,她的爸爸、另一位妈妈和其他兄弟姐妹,在不同炸弹袭击中陆续死去。现在,一家十四口只剩她一人,由姑姑、姑丈领养。

娜芝娃的故事曾被慈济大爱台报道。影片中,她原本眼神流露恐惧,后来装上义肢,重新上学,再次融入生活后,人才变得开朗。这次接受慈济雪隆分会志工慰问时,她同样乐于分享。“我很喜欢上学,我喜欢所有科目,尤其最爱阿拉伯语和数学。”

只是,当问及有甚么愿望?娜芝娃的答案又揪起众人的心。

“我已经失去了无法替代的东西。”

(图:星洲日报)

爱心不只要言语,还要行动

此次慈济雪隆分会“土耳其送爱之旅”,成功集团创办人丹斯里陈志远捐出2000个书包给满纳海中小学学生,顶级手套执行主席丹斯里林伟才则捐赠手套给慈济义诊中心。

在学校的书包发放现场,小朋友唱跳多首阿拉伯语儿歌,欢迎志工到来。有个小朋友西装笔挺,一问之下,他从老师那得知志工“嘉宾”到来,所以特地请妈妈替他盛装打扮。小朋友对镜头毫不抗拒,或大力挥手打招呼,或簇上前来比出“爱心”手势。只要举起手掌,他们会很兴奋地上前击掌。虽然语言不通,但挥手、比“爱心”、击掌这些肢体语言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46岁的慕斯达法在满纳海教授英文,他的太太在叙利亚原是法文老师,现在学校担任班主任。离开叙利亚6年,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土耳其的“陌生人”,一直抱持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叙利亚。

离乡教书,多了难民的身份,慕斯达法多了一个想法,“知识是最好的防卫武器”。他说,“我们没有武器,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知识。只有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我们才能重建家园。”

10岁小志工,积极了解难民状况

对很多人来说,难民的故事是一样的,贫穷、困苦、离乡背井、无家可归。在土耳其的难民如此,在马来西亚的难民何尝不是同样处境?对待难民,除了同情,更重要的是同理。同情止于表象,同理还需深入的理解。

此次慈济雪隆分会“土耳其送爱之旅”一行人,当中年纪最小的志工陈智宏只有10岁。他和大人一样,拿着分发援助品给受惠难民,给予他们拥抱。随团家访时,他积极提问,想要了解难民的家庭情况。回到马来西亚,他写下这趟旅程的所见所闻。

土耳其送爱之旅

我走下巴士,感觉到外面很冷的气温,但是我的内心却很温暖,因为我带著满满的爱心来到了土耳其。我跟爸爸妈妈参加慈济功德会的赈灾发放救济金活动。对于这次的活动,我感到很激动,也很期待。

走入一间叙利亚难民的小房子,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房子很小,却挤满了人,其中有5个孩子。我对着他们微笑,可是他们木无表情。他们的笑容已经消失在战火中了。他们把逃难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我们听了都十分难受,甚至忍不住流下眼泪。

我们也到满纳海国际学校进行发放物资与救济金活动。满纳海国际学校共有三千多名难民学生,他们都是为了躲避战争而从叙利亚逃难到土耳其。我们把书包和糖果送给学生们。他们接过书包后,都很开心,笑容重新出现在他们的脸上。第二天,当我们把救济金发放给成年人时,一个孩子来到我的面前,向我道谢,因为前一天他收到了书包。他说他很喜欢那个书包。我很感动,因为他竟然为了一个书包特地来跟我说谢谢。

我对这些叙利亚难民的遭遇感到很难过。在马来西亚,我住在舒适的房子,还有冷气,而他们却被迫很多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生活。由于战争,他们被逼离开家园,离开他们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我有一个很强烈的希望,我希望战争很快结束,让他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园;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多帮助与关心。(文:陈智宏)

慕斯达法相信,知识是最好的防卫武器。(图:星洲日报)

阿末17岁时只身来到土耳其,随身只带一包衣服,还有装满课本和考卷的书包。(图:星洲日报)

林伟才与难民学生互动,一举抱起小朋友。(图:星洲日报)

陈志远帮小朋友背上新书包。(图:星洲日报)

(图:星洲日报)

(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