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02/2019
走出抑郁症深渊——千万不要抗拒就医、吃药

张进建议长期接受治疗但不见好转的人,要多了解抑郁症这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并且尽可能详尽的记录自己的状况,以协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药物调整。(图:星洲日报)

中国资深媒体人张进,曾是抑郁症患者,走过治愈路,他认为复原的首要关键,在于耐心和信心。治愈后,他致力于研究抑郁症,在微信成立“渡过”公众号,并成立“陪伴者计划”,协助了许多被抑郁症绑架了快乐与生命动力的患者。

2012年,从事媒体行业二十多年的张进,在最繁忙的工作期间突然感觉到自己不再懂得如何工作,甚至失眠,导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开工作岗位。当时,他并不知道抑郁症已找上他,直到朋友提出“会不会是患上抑郁症?”的疑问,他才走进北京一家以精神病和精神卫生专业著称的医院挂诊。经诊断,他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或者思维、行动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是想不开,是钻牛角尖。

然而,现代医学证明,抑郁症还伴随着生理问题,在抑郁症患者的脑细胞里,因为用以传递正面情绪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分泌机制出现不分泌、或分泌量极低的问题,而负面情绪的神经传导物质却分泌过量,或停不下来,以致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或木讷的状态。

由此可见,抑郁症并非“想太多”或“钻牛角尖”的心理疾病。人们对抑郁症存在的误解,很有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二度伤害,因为当患者的快乐与行动力被抑郁症绑架而削减了生命的活力时,心中那道无法述说的痛苦,并非旁人一句“看开一点就好”、“你要放下”、“不要想太多”就能康复,痊愈。反之,很可能会导致刚开始向人发出求助讯号的抑郁症患者在无法获得同理下,将自己封闭起来。

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张进的抑郁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几乎发展成重度抑郁症。

“一个有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不会长期维持在忧郁症的状况里出不来,除非误诊。”果然,换个医生后,张进才知道自己是双向情感障碍,即躁郁症。为此,他建议长期接受治疗但不见好转的人,要多了解抑郁症这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并且尽可能详尽的记录自己的状况,以协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药物调整。

经药物调整,有天,他发现天空不再是灰蒙蒙的一片,他开始感受到周遭的存在带给他美好的感觉,而且,比较有专注力的做事。

19天后出现奇迹般的迅速好转,张进说是因人而异的情况。

“我不用痊愈来形容,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忧郁的情绪。”他解说,那些走在街上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否面对精神健康的问题,只是,有些人意识到了,经确诊才贴上抑郁症患者的标签。实际上,还有许多是没有,或不愿意接受诊断的。

相较起来,他认为那些知道自己患上抑郁症的人,是相对的幸运,因为他们在还没有做出毁灭自己的行为前,给了自己治疗的机会。

千万不要抗拒就医、吃药

张进在接受访问时感叹道,抑郁症在现今社会已是常见的疾病。无奈的是,社会投以抑郁症异样的眼光,导致患者匿藏自己,进而因病耻感而不敢去面对和接受治疗。

加上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尚粗浅,认为那只不过是压力造成的情绪问题,只要好好睡一觉,放松心情,休息足够就能不药而愈,无需大费周章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却没料到逐渐被侵蚀,最终走到自杀的地步。

“药物治疗是最快速和有效的,但治疗过程自己还是要付出,如尽量去运动以及尽可能多吃一口饭。”对于最终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人,他深感惋惜,“千万不要抗拒就医、吃药,不要擅自停药,抑郁症患者真的不必走上自杀这条路。”

后来,他将自身的经历写成了《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并创办微信公众号“渡过”,接着,他相继出版了《渡过2:接纳是最好的治愈》和《渡过3:治愈的力量》,并为许多患者和家属提供咨询,帮助他人从抑郁症的深渊爬出来。

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身边若有能够同理自己的人全程给予优质的陪伴,能减轻当事人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如此一来,诊治抑郁症便是短期的计划,长期的,是心灵上的自我成长。

2018年6月,张进的“陪伴者计划”正式启动。陪伴者不是心理咨商师,心理咨商师必须得遵守一系列规范,如与求助者会谈时,要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和位置,且不能和求助者私下见面等等。陪伴者则没有这些硬性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只要时间能够配合,便可以陪伴求助者一同用餐、看电影、跑步、逛街等等。

陪伴者和咨询师的区别,在于咨询师和求助者是医患关系,是“你”和“我”,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边界是清晰的;而陪伴者和求助者,是有着共同经历和感受的同一群人,是“我们”,两者的关系难以划分得太清晰。

陪伴者的主要功能,是求助者疗愈道路上倾听者、支持者、引领者和监督者,在尊重个人隐私前提下,感同身受、亦师亦友的陪伴关系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他理想中的陪伴者,便是精神疾病临床治愈者或康复者,有自身体验,并经过训练具备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基础知识,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陪伴者最大特点:感同身受和共情

从他渡、自渡到渡人,张进认为,一位求助者,从发病到接受现实,到正规求治,到临床治愈,到彻底康复,到回归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假如陪伴者的上述优势可以发挥出来,就可以打通“生物-心理-社会”3个环节,对求助者给予全程的指导、陪伴和抚慰。

陪伴者计划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因为张进观察到,绝大部份的康复者即使接受正规求治,医生告知病情已稳定,也难以回到旧有的工作岗位。毕竟,从发病到接受现实,再到接受正规求治,临床治愈,彻底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雇主难以保留或再度聘请当事人就职,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然而,这并不代表抑郁症康复者从此失去就职能力或重返职场的机会,正因为有过这一段淬炼身心灵的机遇,使得一部份的康复者从中获得抑郁症带来的才能,引导他们成为他人的陪伴者,重新走一遍曾有过的经历。

我想起张进在博客的〈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三:陪伴者和咨询师有什么不同?〉一文中,分享其中一个陪伴者的心得,这位陪伴者名叫马龙,他说:“在和求助者的交流中,我隔着一段距离审视他们,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这也让我更能理解他们的处境和行为。”这段话,道出了陪伴者最大的特点:感同身受和共情。

治愈抑郁症的条件:

一:保证不自杀

二:坚持吃药,一粒都不要少,听从医生的嘱咐

三:尽可能多吃一口饭,来抵抗副作用

四:只要身体允许,尽可能多走一步路,多做点运动,通过运动来使自己的机能配合药发挥作用

五:把自己每天的身体状况记载下来,提供给医生,让医生一目了然。

张进PROFILE

财新传媒团队核心成员。现任财新传媒常务副总编、财新《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

著作:《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渡过2:接纳是最好的治愈》、《渡过3:治愈的力量》微博:http://zhangjin.blog.caixin.com

特约报道:李秀华.摄影:谭湘璇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