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3/2019
CMS:办画展·走进麻疯病康复者情感世界‧齐心筹备·向外界展现软实力
作者: 报道:郑锦隆

院民发挥创意制作的胶画,颜色非常丰富。

报道:郑锦隆

喷漆声此起彼落 、长桌上摆满报纸、地上铺上纸皮,“希望之谷”参议会的成员和志工们忙里忙外,将大小不一的黑白人像贴在裁剪过的白色硬卡片上,再为作品喷上一层防护胶。这里是“希望之谷”人民礼堂工作室,大家在为四月八日于国家画廊画展筹备着,要让外界看到麻疯病康复者的软实力!

院民这一次到国家画廊参展项目,包括:粉彩、水彩、雕塑、胶画以及素描。参议会的成员建档后,将交由国家画廊策展人筛选。

眼前一幅幅黑白人像都出自67岁麻疯病康复者杨顺华之手。在收集而来的旧杂志内页上,杨顺华虽然没学过绘画,但三两下功夫,便将记忆中曾经出现过的人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当中不乏是在希望之谷的院民,还有不同族裔的友人。最后再落款,写上“马来仔”三个字便大功告成。

画是说故事的管道,杨顺华在工作室和我们分享其中一幅画作时便透露:“画里面的Hanapi是17八岁的他,他很喜欢戴黑眼镜,而且喜欢把双手叉手袋,和他比较难忘就是踢足球。但足球场已经拆了给老人家住。我们院民人数越来越少。”

时过境迁,希望之谷如今已经有很多改变,所幸还有院民们的记忆,让这个全世界第二大麻疯院的历史得以保存下来。人民礼堂就像是希望之谷的大本营,里头是院民的活动场所、是参议会办公室、还有记录着院民珍贵故事的故事馆。故事馆第一、第二楼是展示厅和影像厅,三楼则是工作室,不对外开放。

在故事馆三楼,故事馆的馆长陈彦妮介绍到,桌上摆放的都是院民的纺织品雕塑作品,上头有各种富有含义的装饰,并分成铜色与保留纺织品原色两个系列。另一侧,则是一颜色丰富的胶画作品。

院友们仔细聆听“小慧”老师的教导,这次要学画的是苹果。

“其中的纺织品雕塑作品则以'主题是我的生活'为题材,这个康复者就和他的宗教有关,代表丰厚的生命。有些事是种花的,作品就离不开花。“

在义工的协助之下,院民先裁剪棉制旧衣服,再上色完成作品。不过,彦妮也说到:“一开始招生的时候,他们会说哪里会啊,我又不是艺术家。我们喊的口号是谁是大画家,但后来他们就觉得自己都能做得出来。”

院民平常就在病楼里头学画,陈彦妮认为,这对院民而言是一个抒发管道,也能和其他院民聚在一起,谈谈过去和生活。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也是记载历史回忆的媒介。“这个社区的集体回忆需要被唤醒,当他们的记忆醒了,整个历史就复活了。”

何以走不出去?

“他们是康复者不是病人”,这是故事馆馆长陈彦妮在采访前特别嘱咐的事。的确,这群长辈们早已不是病人,如今的麻疯病院更像是疗养院,居住在这里的院民自在生活着。

不过,在1969年隔离政策解除后,院民早已可以离开,展开全新的生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不出去呢?

今年80岁陈清源这样说道:“还敢出去啊,以前的人一听到,永远人家都记得谁的女儿是这边的人。华人是怎样的,马来人他们就没有进楼的,他们讲是Allah给的。”

过去,社会对麻疯病存在着各种偏见与误解,以致于院民承受着异样眼光。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很多院民就像陈清源一样即便早已康复也害怕出去受到伤害。

“好像我们甘榜也是开发,但我们自己好像心虚,怕人家知道会不会怕。自己怕人家的哦,你以为人家怕我们啊。怕人家如果发现到,人家怕我,我们心很疼的哦。”

而内心的不安还来自于对于生活的忧虑。麻疯病患过去患病时,或被疾病侵蚀神经以致身体有所残缺,抑或是早已习惯在希望之谷的生活模式。

被人称作“阿嫦”的吴瑞嫦今年已经77岁,她就觉得和家人一起住反而是一种负担,“出去生活很困难的,要找一个地方来住,也是要钱。这边政府的不用钱啊,他给我们吃给我们住,方便很多,也很自由。”

希望之谷故事馆馆长陈彦妮正在为民众讲述院友的故事

爷爷奶奶学画·逐步打开心房


虽然院民心中的疙瘩仍在,但故事馆馆长陈彦妮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让病友找到抒发的管道,并建立起他们的信心,为此,她也找来老师来到病楼教画。院民口中的“小慧”老师——李祏慧便是其中之一,从去年7月开始就义务来教院民画素描。

每次上课,病楼就会化身小型画室。院民在老师到达前,就会先搬好椅子、准备灯具、素描用布、绘画板等等,连病床的跨床移动桌也会直接就地取材,充当绘画用桌子。

面对着一群“大”学生,小慧老师非常耐心的教学,还会考量到院民们绘画时的不便,让他们慢慢一笔一画勾勒出静物轮廓。“如果你不到圆圈,还有一个方法是先打一个四方形,然后十字架,从角落这个地方……帮助你抓这个圆圈出来。”

除了找来老师授课,陈彦妮也会亲自教学教粉彩,也不会因此觉得疲倦:“我常说大楼里的妈妈是我的老学生,一起画画,看着他们这几年来的改变,这个是我最大的推动力。”

在鼓励之下,院民渐渐养成绘画习惯。87岁的叶添会利用闲暇时间作画,而他最喜欢画的就是鱼,床位旁也养了一条斗鱼。而且每次画的鱼都成双成对,他说:“好像鱼一定会有朋友,动物有朋友,鱼也是有朋友,一定是两条鱼走在一起。”

而从小拜佛的陈清源则喜欢画佛像,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请友人拿画,迫不及待的和我们分享:“欣赏欣赏一下……一天一张这样。”

吴瑞嫦则会从报纸中找寻绘画灵感 ,她分享说:“看到报纸有一只马来膜、老虎什么就剪起来画。这个鱼是那天才画好的。我想到要过年,人家喜欢鱼,年年有鱼,我就画鱼。”

另外,虽然视力不便,81岁王木兰仍坚持画画。她谈到,自己这几年视力开始变差,动笔绘画也比较困难,如果能容易作画就会很高兴。看到这些院民们的坚持,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希望之谷的魅力在于这些康复者的生命故事,麻疯病参议会要保留的是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各种管道来对世界诉说他们的故事。办画展是管道之一,让别人走入他们的情感世界的同时,也让病友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一直陪伴院民的陈彦妮说道:“这几年我觉得他们慢慢的走出来了。通过艺术的呈现,我发现他们越来越有自信,他们一辈子都算是投靠政府,政府照顾他们,这几年他们可以义卖他们的画,当一个助人者去帮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已经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也让历史在这几年开始重写。以前被唾弃的地方,自卑的特殊的群体他们慢慢地走出来。”

其他资讯:

双溪毛糯麻疯病院参议会打造的“希望之谷”故事馆,分为展示厅和影像厅。故事馆中有重要文献、口述录影以及院民捐出的老照片和个人文物。民众除了来双溪毛糯买花,不妨在买花到这里逗留,听一听这些康复者的故事。

另外,康复者们的作品也会上载到希望之谷网站,随作品也会附上叙述,欢迎浏览https://www.valleyofhope.my/our-art-cn

志工将院民的黑白画作固定在硬纸张上,并裁剪出适当的大小。

希望之谷人民礼堂。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