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3/2019
郭秋香.我爱她
作者: 郭秋香

2019年3月17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是我带着丈夫和孩子快乐的回到拉曼大学学院参加“50年回家”,和20年前拉曼华文学会的同学们聚会的日子。

平均约40岁的我们在回忆当年办活动的点滴;18 、19岁那些年我们在这里度过的懵懵懂懂青春,高叹步入中年的我们青春不再。这一天,天空很蓝,凉风习习,我们快乐的草地上拍照。却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片天空,死亡已经悄悄找上门,准备给我们措手不及的致命一击。

聚会结束后要离开校园,查看了手机,看到前同事丽琴发来的短讯,一开始第一封讯息,只写着“秋香”两个字。接着,她再发来第二封讯息“印尼5.5级地震,现在我们的群组正传着一个消息,还没有确定的。”我回复,“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第三封讯息“有个悲痛的消息要报告,我们的副执行总编辑戴秀琴在龙目岛旅游时因为土崩不幸遇难。消息必须保密,因为还没有确定。”

今天早上因为正式离职,刚刚不舍的退出了我创立的同事Whatapps群组,丽琴知道我对秀琴的感情,特地通知我,让我们一起为她祈祷。

看到讯息的那一刻,感觉有些虚空,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14日那天我还高兴的告诉她,女儿的安亲班要邀请我去分享记者这份职业,在准备资料的时候,我想起了她。想起她的那份坚持,那份要启迪民智,想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的使命感。

15日那天纽西兰发生恐怖袭击,我还和她通过信息,想提供新闻,她告诉我她在国外、我看到她发布的脸书快拍,知道她和小学同学在一起,满心珍惜她和老同学的珍贵情感啊!她往生了?这可能吗?一颗心开始不停的焦虑等待,心中在祈祷,会有奇迹发生。

但是,那个不安感越来越强烈。那种感觉,跟当年赵明福突然去世,却又还没有获得证实前的情景太相似。2009年7月16日那一天,报馆接获这个未公开宣布的消息,几个女主任秀琴、晓虹、佩凤等,已经抱在一起哭成一团。我记得琴流着泪说,“肯定是他了……”

这一次, 主角变成了她自己,我迫切的想听到有个人告诉我,“那不是她……”

跟她相处的点点滴滴一直在倒带。

6.50分,丽琴发了证实秀琴往生的消息。我在车里痛哭,大女儿问,“妈妈,你为什么哭了?”

丈夫告诉3个忙着安慰妈妈的孩子说,“妈妈的上司意外去世了,妈妈很伤心。”

丈夫不懂,这个突然永远离开的人,对我而言,怎么可能只是上司呢?前两天她还告诉我“几时回来都可以。” 我还没有回去,她怎么就永远的离开?

戴秀琴,她是谁?

她是我脊椎痛向她要求更换工作时间时,二话不说,马上同意的人。

她是我提出无法兼顾家庭孩子,愿意拉着我向上司同僚为我解决问题的人。

她是那个身居高职,在交代任务时,也愿意谦卑听我和同事秘叶的看法,互相集思广益只求有个最佳新闻的人。

她那时候患上乳癌,在那个还无人的办公室,愿意脱下坚强的外衣,抱着我痛哭的人。

对我而言,她怎么可能只是上司?

和母亲同年的她,是一个像妈妈一样关爱我的家人。她是开启我对新闻更深层认识,知道媒体可以有改变社会、国家力量的导师啊!

她怎么可能只是上司……

在她骨子里对新闻的热爱,坚守新闻的操守与中立的办报立场,想要让美好的人事物可以被看见、藉着新闻启迪民智、为弱势群体和小市民发声、借由媒体的力量成为执政者监督的精神,是我由衷敬佩的。

早上刚抵达公司脸上一直挂着亲切笑容的她,投入工作以后的认真与要求,也是严苛的。这一点,和她共事过的人都清楚的知道。

其实,大家在背后为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外号叫“touch and go”。表示她一来拍了你的肩膀,你马上就要动了。

她的小迷糊也是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上演。出来交代工作一轮后,这句熟悉的台词就会出现。“我的手机在哪里?”

作为一个上司,喜欢她对新闻的坚持与热诚。佩服她对新闻角度的敏锐性和处理新闻的专业。

作为一个母亲,喜欢看到她说起两个儿子的时候,咧着嘴微笑,眼角微微扬起,脸上掩不住的绵绵母爱。

作为一个女儿,在母亲病逝前,她用最实在的行动,教会我什么是孝顺。

晚上10点多,强忍着悲痛,和教会的弟兄姐妹的聚餐结束后回到家,看到同事发给我的新闻,当秀琴总是带着亲切笑容的脸,以黑白照片的方式出现在新闻上,那一刻,终于体验了,什么叫崩溃……

每天在处理头条新闻的她,一定没有想过,这一天,她成为让我们心碎的头条……

原来,2019年3月17日,是变成她忌日的日子。

她走了,离职那一天,紧紧的拥抱了她,她留下的温度和温暖会永远都在。

我爱她。永远怀念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