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8/2015
新山首个住宅花园.锦堂花园“走过”半世纪
作者: admin

(柔佛.新山5日讯)日前被揭露“无声无息”成为政府征用地段的锦堂花园,实际上,从英军还未完全撤出新山时,就已存在。“走过”半世纪多的这片土地,更是新山市区内首个住宅花园所在地。

围绕着这个住宅花园的故事和回忆很多,而最让居住数十年的居民依恋的,是这里的邻里人情味、它长久下来处在新山市中心“心脏区”的优势地点,还有用一辈子辛劳储蓄换来的优质退休生活住所。

今天,请随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到这个新山市最老的花园住宅区走一趟。

1960年代承建
初期住户多为英军

1960年代承建起来的锦堂花园(Kim Teng Park),共有280户家庭及15户商业单位,当中还有一家以住宅改成的疗养中心,而新山德教会振南阁也属于这片占地约30英亩土地的“一份子”。

锦堂花园共有9条不同路名的通道,包括沙烈路、翁姑阿兹路、尼兰路、博联路、地布佬路、士多利路、德里玛路、占鲁路和英丹路;共拥有4种不同屋型,包括独立式、半独立、双层排屋以及单层排屋。

当年屋主多靠租金供房

当地居民大部份于1962或1963年开始入住,根据一些受访老街坊指出,被建起的这个新山市区首个住宅花园,初期仅数户人家是买主,而大部份的住户都是还未撤出新山的英军,甚至日本人。

这是因为买得起房子的屋主,却还“住不起”,需要靠出租刚买到手的房子来供房,加上本来的工资,一点一滴还完房屋贷款;有者甚至还完了10年房屋贷款,才有能力收回房子,自己入住。

有老住户依稀记得,他们在向英军住户收回房子时,因地砖被粉刷成鲜艳的红色看了不甚习惯,而必须自己用“火水”不时的擦拭,才把红漆擦掉。

有者还记得,英军成为他们的邻居,也会礼貌上互相打招呼。

老邻居互相照应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居住在同一区的老邻居,互相照顾,互相帮忙,一起组团出游,有的很乐意帮忙载送出门,短期离家时会交出家里钥匙让邻居帮忙看家,近邻似近亲,相处方式就像家人之间一样。

他们有的还是兄弟姐妹几人为着晚年能互相照应着想,而各自买下当地房子。

他们都说,当时的居住环境的平和、舒服和安全,都保留到现在,一直到被“遭政府征地”的消息划破这里的安宁为止。

他们称,身为建国时代的人民,靠的是一辈子徒手累积赚得的退休时可安享晚年的房子,他们得捍卫到底。

80%住户为退休人士
听闻征地老泪纵横

配合此次访问给予分享和资讯的锦堂花园居民,包括钟金蓉和钟金菊姐妹;周家三姐弟周月娥、周德聪和周德明;林昭存、印裔居民聂尔森和西瓦、林尤训、符丽妃、庄逸珍、麦玉娟。

他们大部份为退休人士,有的是一开始就入住该花园区,有的甚至是“嫁入”该花园区。

而在锦堂花园,实际上,有80%住户为退休人士。

周月娥:10年才缴清
当年徒手工作供屋

其中,在锦堂花园居住了半世纪的周月娥(86岁),1962年买屋后大约5年丈夫即逝世,徒手工作供屋、养大3名孩子的她,在谈及听闻居屋土地将被政府征收的消息时,不禁老泪纵横。

她说,1962年,她和丈夫看着所买的房子地段一砖一瓦这么建了起来。

她表示,其丈夫在房子建竣的5年后逝世了,剩下她一个人面对房贷,还得养育3名当时仅13岁、12岁和9岁的孩子。

她说,当初以1万8千令吉买下了房子,用了10年出租房屋加上工作赚来的钱,才得以还完贷款,之后才有能力收回房子自己入住,这些经历都成了她累积对房子依恋的原因。

此外,她认为,除却居民的居住情感和实际拥有的永久地契,锦堂花园拥有半世纪的历史价值,更是被留下来的理由。

周德聪、周德明:聚会很方便
兄弟姐妹住同一花园

周月娥的2名弟弟周德聪(75岁)和周德明(73岁)(皆退休人士),也是锦堂花园的住户,所居住的房子,是他们的父亲作为协助儿子成家立业所下订的。

周德明表示,在父亲下订后,在酒吧工作的他,一点一滴地用工作赚来的钱供屋。

他说,居住地点就在工作场所附近,只要走路就能到达工作地点,实在便利。

他表示,兄弟姐妹都住在同一花园里,让他们每年新年聚会都很方便。

他说,长久以来,邻居之间互相信任和守望相助,是难能的邻里关系。

已无法贷款买新屋

周德聪则表示,他们兄弟姐妹都是退休人士,若现在面临搬迁问题,将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年龄已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购买新房子,更何况他们原本拥有的就是永久地契。

钟金蓉:住了50多年
所有回忆都在这里

钟金蓉(77岁)表示,60年代,一般家庭多还住在店屋楼上时,她们一家人也在新山义兴路一带租房间,并靠着在前丽都戏院卖糖果为生。

她回忆时表示,当时的街坊正是负责承建锦堂花园的承包商,于是介绍她和她的丈夫购屋,当时,她们都渴望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决定买下其中一个单位。

她表示,她们一家靠着出租房子给当时还未撤离的英军,每年累积偿还房屋贷款,过了几年,当英军返国后,他们也就拿回房子,决定自己入住。

她说,当拿回房子时,只见地砖全被涂上红色油漆,就像住进庙一样的感觉,于是她们一家大小还花了一段时间,用“火水”局部地去除红漆。

她表示,一路住下来就这样过了50多年,所有和家人的回忆都在那房子里,真的叫人不舍得搬走,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林昭存:生活方便
最理想退休居住地

林昭存(83岁,退休人士)叙述,大约在1962至1963年建成的锦堂花园的住户之中,他是当时少有一买到房子就入住的屋主,当时,邻居多是英军租客。

他表示,如今,退休生活中,他一旦要到新山市区办点事,都不需依赖交通工具或孩子,只要步行就能抵达坡地,对于他来说,是最理想的退休居住地点。

林尤训:没想到遭无声征地
未来生活完成梦想地方

林尤训(81岁,退休人士)表示,他在70年代买下了锦堂花园1栋半独立2手房,一直居住到退休,这栋房子不但是他过去生活的安宁住所,更是他未来生活完成梦想的地方。

他说,他已经将现有住所进行规划,希望将它改造或升华为可以在他逝世之后,还能是供养他有残疾问题孩子的地方。

他表示,他和许多邻居,都是出生在建国时代的国民,多靠自身双手累积如今所拥有的一切,他们没有依赖政府,却也没想到在退休的日子会遭遇到无声征地的对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