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6/2016
猎头族为生存取敌首
作者: jylew

透过谷歌搜寻或是旅游介绍,总会读到“婆罗洲,这个全世界最古老的原始森林,是猎头族的家园…………”

过往许多媒体报道婆罗洲,多是围绕在拎着头颅丶挥着巴冷刀丶跳英雄舞的武士,还有挂满头颅的传统木板长屋。2001年,印尼加里曼丹达雅猎杀马杜拉族的新闻更是轰动一时。

猎头族?这让人毛骨悚然的字眼,总是搞得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忍不住问“去婆罗洲会不会被砍头?”

实际上,猎头文化自西方殖民期间,已被全面禁止。

西方殖民前,原住民部落因气候丶粮食丶猎物丶土地等各种因素,不断地迁移。原住民为了争夺土地或捍卫领土发生斗争丶猎取敌方的头颅,是平常不过的事。

猎头,在外人看来,血腥残暴。对原住民社群而言,其意义为生存。

原住民抑制敌人势力,开拓占领领土和耕地,减少族群所面对的威胁。

从砂拉越伊班的迁移史看,伊班透过战争猎杀少数民族,如瑟鲁族丶乌吉坦族,成功地从卡普斯河域迁移至巴当鲁巴上游。

另一批来自沙里巴斯河域的伊班也透过战争猎杀少数民族,如加拿逸哈巴吉坦族,成功地迁移至加拿逸区。

第三批伊班大型迁移是来自巴当艾上游迁移至巴当鲁巴河域丶再迁移至拉浪江上游。他们也是透过战争丶猎头才成功占领土地。

只取成年男子头颅

着名的伊班英雄————惹达(Rentap),是猎头英雄的代表。白人拉惹詹姆斯布洛克更是3次派兵去征讨惹达。

猎头文化看似凶猛丶残暴。唯,伊班只猎取与他们交手的成年男子的头颅,老人与妇孺则纳为奴隶。

伊班会进行一种称为Gawai Batem Bane的仪式,将异族奴隶归为社群一分子。他们也“异族”通婚丶同化他族。

猎头是成人礼

实际上,伊班并非唯一有猎头习俗的民族。在婆罗洲,其他原住民如比达友丶加央丶肯雅丶柏拉旺丶弄巴旺也有猎头习俗。

过去的伊班社会,猎头是成人礼。唯有猎过敌人头颅的男子,才会被成为Bujang Berani(英雄),并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荣誉。

出征前,祭司会祈求神灵庇佑,并观察“伊西”鸟飞行方向占卜吉凶。

血腥杀敌後,他们必须绕远路,避免敌人跟踪到自己的部落。

他们会委派一名战士做前锋,通风报信,为村里的人带来凯旋归来的好消息。

村里的人会准备铜锣,高歌欢迎英雄的归来。

猎取的头颅会排列在草席上,一支支白木雕长矛插在头颅上,纪念出征牺牲的战士。大家围绕着头颅起舞,战士们跳起英雄屋,祭司进行祭祀和祈祷仪式,整村人激昂狂欢,欢庆三天三夜。

头颅会挂在柴火上熏,然後藤编一个圆型藤篮盛着,悬挂在长屋长廊上一块雕着鳄鱼头的长板,时刻供奉它。他们相信,被供奉的头颅,将赐予长屋好运和丰收。

若有节庆或庆典,这些头颅将会被取下,祭白米酒丶洒鸡血,安抚头颅的阴灵。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