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12/2017
何俐萍·新闻工作如探照灯
作者: chong0723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学系的学生向我做了一个有关台湾与大马政治新闻的产生与报道方式的意见采访。收到讯息时,恰好人在北京出差,略读这批未来社会守门人提问的问题,尤其谈到媒体是否受到打压,觉得甚是有趣。

回国后,细读问题再逐一回答。在回复有关政治打压的相关问题,回答的当下,我认为箝制的说法比打压更贴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箝制是指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而打压有打击压制之意。

也无论是打压或是箝制,在资讯流通的今天,要做到阻断讯息的传播,几乎是更加困难。

尤其身处在全媒体充份发展的时代,媒体报道的管道既宽又广,要遏止讯息的流窜,机率是微乎其微,在讯息传播速度更便捷也可快速的今天,对媒体是带来求快亦需求真的竞争冲击,举凡政经文教,凡攸关人民利益和福祉的相关报道,只有更透明,也更直透问题和事实的核心,不再,也不能遮遮掩掩。这也不只是新闻学里常提到的:“民众有知的权利”,而是这个“知”在资讯无疆界的今天,变得可唾手可得,也没有秘密可言。

也因此,所有需要与媒体打交道,或是媒体需要攫取第一手资料的任何一个渠道,透明化、专业,是赢得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础。我确实坚信,在充满严峻挑战的未来,媒体的报道唯有具备深度和广度,内容要更到位,才能贴近大众。

写这篇稿时,正值曾在砂拉越政坛呼风唤雨的人联党召开3年一度的党员代表大会,人联党以华基政党自居,标榜扮演华裔人民喉舌的角色,在党内外的动向自然倍受媒体的注目。媒体探军情是职责所在,尝试探析内幕是责任,也是对读者的最基本交代,我的理解是如此,但数天来相续收到的\”关切\”,却让我在愕然中,忍不住捏捏脸颊,自问是活在封闭保守的远古年代吗?

“上面有指示,一概不准报道”、“哪来的暗流汹涌,没这回事!”、“消息是从哪来?”,我不知这“上面”是真有其人在尝试作干预,还是有人假传口喻,希望报章不要碰触这课题,而背后是不是另有盘算。我纳闷的是,媒体报道党选动态只要把持专业的守则,内容实事求是,政治人物何来权力要媒体噤声?政治从来不会是歌舞升平,气氛一片祥和,出现竞争,有人暗中角力都属于政治常态,媒体报道只要不是预设立场,没有偏颇,也非有捏照和诽谤的成份,政治人物无须大动肝火,平常心看待就是。

当然这类对媒体是直接或婉转的“劝说”,比起无疆界记者组织调查,全球今年已有65名媒体工作者遇害,有262名记者因采访而入狱,算不了什么。但是,这种不管是委婉的关说,还是当面挑明呛声,已是变相的干预,试图操控媒体的作业。

这类有意无意左右媒体的情况在任何政党都存在,也真切发生,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别罢了。

媒体与政治的关系是又爱又恨,在看似对立的意识型态中,互相需要但又相互批判,但政治永远需要媒体的监督是不争的事实。

舆论学之父李普曼对媒体的评价是:“它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从黑暗处带到人们的视域内。”既然选择走上媒体这条路,就该甘之如饴扮演“探照灯”的角色,选择报喜不喜忧,或是作选择性报道,又或是在政治压力下黯然放弃批判的职责,要我蒙住眼,违心地歌功颂德,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