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5/2018
蔡诗萍 ‧ 孙越叔叔搭错命运之车却最终找到他对的人生轨道
作者: kychia

“孙越叔叔”过世了。这段时日,他进出医院,不时传出病危,过世这最终的再见,不致于令人意外。

但,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舍呢?

也许,让他得到金马奖影帝的《搭错车》是一个好隐喻。

我在自己的广播主持接近尾声时,看到电视新闻打出的跑马灯,孙越叔叔过世了。

那一瞬间,我脑海中,跳出很多画面。

1949年国民政府的大撤退。一堆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军服,落难式的,仓皇来到台湾。有的心知肚明。他们非离开大陆不可。有的,则莫名其妙,跟着部队,搭上船,在夜里,在白昼,下了岸,长官告诉他:到了,这里是台湾。

然后,他们被分派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方。

夏天湿热。冬天阴雨。

香蕉吃太多,拉肚子。阳光下,行军操练。正午时分,在黄沙滚滚的操场,蹲着吃午餐,粗米里面有沙粒,噎着的喉管里有眼泪。

白天流汗,夜里泣泪。

操着闽南语的在地人,跟他们来自大江南北的各省腔调,比手画脚,吵架也下棋。

他们知道,他们来到了“宝岛”。

命运不问青红皂白的,把他们送来了台湾。他们只能接受,进而,走出自己的人生。

孙越19岁到台湾。他肯定跟我父亲一样,以为还是会回去故乡吧!顶多再几年。因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但,他们一待,就待到了他们的中年,他们的初老,他们的黄昏,他们的毕业典礼。

人生如戏。也许,然而,人生也可能比戏更戏剧化的残酷。

年轻时一直演戏的孙越,下了戏,卸了妆,他就回到了现实的人生。

然则,回到现实人生的他,又还能回到哪里去呢?

家在隔海的那一端。家在此岸重新来过的这里。

我们后来常说的“两岸”,是没有感情寄托,感情牵挂的中性名词。但,于孙越,于孙越那一辈的,十几,二十岁,来到台湾的大兵们,“两岸”却是一道墙,一张幕,一把刀,硬生生切开了他们身体里原本连结成一片的生命血脉,从此,他们在这,一片一片的重组他们的骨骼,他们的记忆,他们的基因。

孙越中年之后,寄托于信仰,寄身于公益。这样的抉择,于他,或许是个人的意志。

但若放在大时代的座标里看,那或许也有着花果既然飘零,原乡无从再返,那就把自己平凡的肉身,挥洒在命定要留下骸骨的这里吧!

这里,是台湾。这里,是那一代随战乱而避秦于此的新桃花源。

决定自已的路

像孙越叔叔这样的,1949渡海来台的,那一群群大兵们,势将在岁月的舞台上,持续的谢幕,不断的谢幕。

我们小时候,在街边看到的,挑臭豆腐担子的,卖牛肉面的,做山东馒头,捡拾破铜烂铁的,在乡镇公所,小学当工友的,在大楼柜台当保全的,操着江南江北口音的老兵们,都将逐渐退出他们无从选择却不得不然的人生谢幕舞台:台湾。

他们多数没有辉煌的纪录。

然而,我们却多多少少在我们自己的成长中,接触过他们的寂寥,他们的善意,他们的忧愁,他们空茫的眼神。

孙越叔叔,不过是他们身影中,你或我,最熟悉的一个。

而他,也走了。

我们的时代,会不会更好?

我们在两岸之间的分合,会不会缔造更幸福而非更惨酷的下一代命运?

也许,答案不会随着孙越叔叔们的过世而浮现。但我们是该记得他们。

那是一个飘摇的年代。

那是一个逼迫十五二十少年们流亡的年代。

那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教训不再重蹈的年代。

再见了,孙越叔叔。

人生总有“搭错车”的愿或不愿。可是,当你自己可以选择要怎么走时,你应该决定一条对的路,自已的路。

孙越叔叔后半生的公益形象,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

车或许搭错,而路却能够抉择。

再见了,孙越叔叔。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