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6/2018
郑丁贤 ·新经济政策幽魂不散
作者: yslee

首相马哈迪在伦敦看到许多大马华裔留学生,结论是“大马华人很有钱”。

于是,他说,政府需要帮助马来人,以避免他们和更富有的族群,特别是华人发生冲突。

马哈迪应该经常去伦敦,不知他有没有注意,马航飞往伦敦的班机上,一眼望去,多数是马来同胞。

或者,走在伦敦著名的购物街──武士桥和庞德街,来来往往的人群,绝对少不了马来同胞的脸孔。

结论是什么?难道大马的马来人都很有钱?

当然,我们不会作出如此草率的结论。充其量,这些伦敦的马来同胞,是马来社会新贵,也是70年代新经济政策实施以来的受惠者,但是,他们不代表多数马来同胞。

我们也不会说,这些马来新贵的出现,会和其它族群发生冲突。

伦敦有许多大马华裔留学生,只能说明部份华裔家庭有这种经济能力,但绝对不是多数。况且,华裔家庭的子女人数偏低,许多家庭节衣缩食,就是要让其中一人得到比较优质的教育。

许多留学生还得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包括做黑工,在冬天冰冷的天气中,躲在餐厅厨房洗碗碟,绝对不是表面上的堂皇。

从上世纪开始,很多华裔家庭就是靠着这股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新经济政策下的歧视,进行奋战,试图改变本身的命运。

其实,新经济政策在70年代拟定时,并不缺乏它的公义性。它的宗旨是不分种族消除贫穷和重组社会,基本上,这是一种扶弱政策,纠正社会的贫富差距。

但是,马哈迪80、90年代执政时,新经济政策不但雷厉风行,而且逐渐脱离了它的扶弱宗旨,一边倒的倾向马来族群,忽视国内还有其它弱势,需要帮助的华裔、印裔,以及东马的土著。

从那个时候开始,新经济政策乖离了不分种族的原则,而变成了马来特权的一道护身符,在教育、经济、公共服务各个领域,给予马来族群特殊待遇,拥有政治和经济权力者,也因此累积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于是,新经济政策成为政治分赃的一环,拥有政治关系者,在利益分配上,得到了显著的部份;经济利益是随着政治力量的大小而进行分配。

作为执政党的巫统,有恃无恐的打着马来人主权的名堂,名正言顺的垄断了利益的分配,这是巫统腐化的开始,也让马来族群的拐杖文化根深蒂固。

从12届大选到14届大选,与其说华人反巫统、反国阵,更正确的说,是华人对新经济政策不公的厌恶和反弹;与其说华人遗弃马华和民政,更正确的说,是将新经济政策变质的责任,归咎于马华和民政。

第14届大选,90%的华人拒绝国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国阵的新经济政策底下,已经看不到未来。

90%的华人支持希盟,在于他们相信希盟可以终止新经济政策下造成的社会不公和国家沉沦。

华人不反对扶弱为本的新经济政策,但反对借扶弱政策而推行马来主权,马来人主义,结党营私的新经济政策。

马哈迪一席话,让新经济政策的种族幽魂重现,也让众多期望找回社会公义的人民失望。

Read in English on MySinchew: The lingering ghost of NEP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