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7/2018
荷兰零压力教学 ‧ 玩在起跑线
作者: kychia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在2013年做了一个儿童幸福排行榜,结果荷兰儿童的快乐指数排名世界第一,教育方面也领先其他欧美国家,儿童出现偏差行为的几率较其他国家低。

在荷兰生活的东方家长,很多时候除了感受到文化冲击之外,荷兰的亲子教养和教育模式也是让他们大开眼界。譬如,东方社会常常说小朋友不能输在起跑点,所以总是把他们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在荷兰,小朋友的学习不是为分数打转,他们几乎没有家庭作业,更不用参加补习班。

今天,我们就从移居荷兰的东方家长视角,看看荷兰如何养出快乐的孩子。

华人社会强调学童要“赢在起跑线”,平日除了要操练考试,假期时还要参加不同的兴趣班,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

201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报告指出,荷兰儿童的快乐指数为29个欧美国家当中最高,教育亦位列第一。香港《明报》记者亲身踏足这片孩子的“快乐国度”,向两名移民荷兰的香港妈妈请教,如何让孩子拥有愉快童年。结果她们异口同声认为,要孩子愉快成长,无论教育制度还是父母心态,都同样重要。

访问当日,记者相约80后妈妈C a t h y在乌得勒支(Utrecht)火车站,她用婴儿车带着一岁半大的女儿Anabelle来到。这里是她居住的城市,距离阿姆斯特丹约40分钟车程。Cathy的丈夫是荷兰华侨,从拍拖到结婚,他们长期分隔两地。后来生了小朋友,她毅然放弃收入稳定的工作,跟女儿移民荷兰,转眼便过了一年多。

夫妇俩都认为,荷兰生活环境更有利女儿成长。不过,到新的地方生活,Cathy不讳言用了不少时间适应,起初仍然会启动“港妈模式”。

“可能我不习惯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女儿1岁开始,我便物色有什么学校适合女儿就读,还参观了附近的学校。我推着婴儿车进去,校长都很热情招待。后来问我大的(孩子)几岁,我说这个就是,他说我真的很夸张。”

荷兰规定,孩子年满5岁才接受义务教育,这名“港妈”的举动吓了校长一跳。随着时间过去,她慢慢认识这里的生活。对她而言,每个经历都带来一点冲击,是很好的反省和学习过程。

父 母 以 身 作, 则 勿 手 机 不 离 手

她分享了另一个经历:“习惯了香港的急促生活,像我以前的工作,时时刻刻都要用手机跟客户保持联络。来到荷兰我仍然机不离身,却被老公责备,他问我为什么会将手机放在饭桌上,原来他们(荷兰人)觉得这个行为很没礼貌。”对他们来说,吃饭是跟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机会,理应好好享受。

因为这样,她从不给女儿玩平板电脑,夫妇俩会避免在女儿面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平日如果要回复短讯和电邮,都得走到房间里面。Cathy解释,太早让孩子接触科技产品并无益处,女儿只看过她用智能手机跟别人通话,不知道它有其他功能。

“虽然这是荷兰人文化,但同时是个人选择。有心的话,在香港都能做到。”访问期间,Cathy为Anabelle画了一只Miffy,让拿着Miffy玩偶、坐在旁边的她乐得开怀。这正好说明,快乐和娱乐不一定要有电子游戏。

女儿出世后,Cathy一年多前跟随丈夫移民荷兰。她笑言,当初花了不少时间适应当地不同生活习惯。(严智旸摄)

多 陪 子 女, 比 参 加 Playgroup 好

5岁前,荷兰的小孩都不需上学,荷兰父母认为在这段成长的“黄金时期”,孩子理应玩乐为上。反观香港,早在一两岁,不少父母便安排孩子到不同的Playgroup,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面试班。

Cathy虽然人在荷兰,不时仍会透过WhatsApp群组,跟同样当了妈妈的香港朋友保持联络。

对于报章不时报道,香港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而尽出奇谋,有人为孩子上下午报读两所幼稚园,加强语文学习,Cathy听罢亦匪夷所思。

Cathy说,所有家长都希望帮孩子做好准备,这本质上没错,但不应过火。跟不少荷兰家长一样,Cathy日常会陪女儿看书和画画,闲时便带她四处游玩。“你(带小孩)去参加Playgroup,都是为了找个人去引导他。我觉得自己就已经在做这个角色。”

左图起荷兰有很多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像之前他们去了铁路博物馆,Anabelle(左)都乐在其中。乌得勒支是卡通人物Miffy的发源地。这里有一个以Miffy为主题的博物馆,Cathy不时会带女儿前去游玩。(Cathy提供)

勿 一 味 吹 捧 外 国,太 放 任 非 好 事

她又认为,与其一味吹捧外国教育制度,孩子成长快乐与否,更取决于家长的心态。

毕业于名牌中学,且考进香港大学,Cathy正是高压香港教育制度下的成功例子。“有些妈妈或许觉得,你搬了去外国生活,当然能够说香港教育制度怎样不好。但其实从头到尾,我都不觉得香港教育不好,因为我自己就是典型在香港长大的例子。”

她举例,小孩玩耍时有碰撞在所难免,有荷兰爸妈看着小孩打架仍置之不理,小孩不知道行为有错,以后恐怕会继续这么做。过度放任,不见得完全是好事。

“不能说荷兰教育最好,香港就略逊一筹,最重要是找到平衡。”作为香港妈妈,她直言对女儿会有一定要求。“我会尊重她的兴趣,但也要向她灌输读书的重要,毕竟有些知识只有书本才能学到。将来她就算跟我说她想当发型师,我都会建议她多读点书。”

Cathy笑言自己非常幸运,在香港土生土长,却有机会体验两地文化。香港鼓励人们好好装备自己,荷兰则着重生活平衡。她从两方面各取长处,摸索最适合女儿的管教方式。

Cathy经常在家里陪女儿看书,希望鼓励她从小养成阅读习惯。(Cathy提供)

无 读 大 学≠失 败, 荷 兰 人 尽 其 才

成为儿童快乐指数最高的欧美国家,家长心态固然重要,但也有赖完善的教育制度配合。另一名移民荷兰的香港妈妈张玮芝(Katy),对此深有感受。

Katy的丈夫是荷兰人,两个儿子分别在读Group 4和Group 5(程度相等于马来西亚的小学二三年级),现时一家四口生活在海牙(Den Haag)。

Katy表示,荷兰跟香港不同,他们的幼稚园跟小学相连。小朋友自5岁开始入学,学校合共分为8个年级(Group 1至8),其实就是等同香港的2年幼稚园加6年小学。

读到Group 8,大部份毕业生便会参加名为“Citotoets”的统一能力测验。他们的测验成绩,将被用作分派中学的标准。

能力较高的一群,将升上荷兰人口中的“havo”和“gymnasium”,将来能衔接大学或更高的教育;成绩稍逊的,则安排升读4年制的职业学校“vmbo”,学习各项专业技能,例如建筑、木工、照顾护理等等。翻查数据,原来每年接近一半的学生,都会升读这类学校。

听来像“一试定生死”,但出奇的是,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不会感到很大压力。Katy说,荷兰注重“人尽其才”,即使没读过大学,不等于沦为制度下的失败者。对比今日香港的主流风气,觉得没有大学证书便很难在社会生存,荷兰这边确实轻松得多。她也不会给小孩压力,认为只要尽力就好。儿子考上大学固然开心,但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实行“无压力教学”的荷兰小学,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功课,到高年级才开始有少许功课。教师也不时会将课堂搬到户外,例如带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访问当日,Katy带了儿子的学校习作跟记者分享。很多练习都以填色、拼贴为主,培养小朋友的创意思维。她又拿出一个脸上满布皱纹的小孩照片,煞是有趣。原来是之前有个课堂活动,让儿子透过电脑程式,模拟自己年老的样子。

她又说,儿子的学校实行“大哥哥姐姐”计划,升上Group 3的小朋友,需照顾Group 1至2的小弟妹,这让孩子学习跟同侪相处和照顾别人。

只要有时间,Cathy一家人都会到户外享受家庭乐。(Cathy提供)

功 课 轻 松,考 试 不 须 刻 意 背 诵

Katy笑说,如此轻松的学习环境,不等于对孩子的学习没要求。原来她的大儿子,曾经被教师建议留级重读一年Group 1(相等于香港的幼稚园中班)。

“一开始听到老师这样说,当然吓死了吧。但后来听老师解释过后,明白要打好基础,对他的成长更有帮助。而且,原来对于荷兰的小朋友来说,其实(留级)是很平常的。”

这里考试没有名次,不需要跟别人竞争,自己成绩不好便加倍努力,期许下次考得更好。她说,即使考试也不需要怎样温习,因为考的都是日常教过的东西。孩子们不需刻意背诵,温故知新就可以。

正因自由,Katy说,父母更需要跟子女多点沟通。她说,平日放学回家,儿子都会主动分享学校发生的大小趣事。彼此透过交流,才能大大增进感情。

亚洲和西方文化差异之大,强行比较未必说得过去。但肯定的是,从两个移民荷兰的妈妈身上看到,多点沟通,少一点施压,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重要一环。

左图起幼稚园以玩为宗旨,学校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于是每年都会来一趟“国际传统服装展”,小朋友穿上家乡传统衣饰登场。Katy儿子(右)是中荷混血儿,身穿棉袄,头戴岁狮登场。Group1、2低班的学生以游戏为主,直至Group3开始拿起铅笔,到了Group4才拿原子笔或墨水笔写字。(Katy提供)

荷 兰 学 习 环 境 愉 快,着 重 身 心 发 展

要让孩子快乐成长,身心健康举足轻重。荷兰的健康学校制度(The Healthy School System),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荷兰小学体育教师Milo Pas分享,他任教的学校很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每星期有两节各45分钟的体育课之外,平时也喜欢走出教室,例如移师到户外空地,让学生透过砌积木、做运动、写生等不同方式学习。

另外,每个荷兰小学生到Group7(相等于马来西亚的小学五年级),就要通过一项脚踏车考试,考验他们骑脚踏车的能力。这是因为荷兰是个“脚踏车友善国家”,国土大多是平地,国民习惯以脚踏车代步。脚踏车考试背后灌输了运动健康、环保、交通安全等公民意识。

荷兰中学生Lotte Barendse则指出,学校会定期举办减压工作坊,让学生透过不同练习纾缓读书压力。

左图起荷兰小学强调学习与游戏并行。小休时,学校有很多积木和玩具供各级学生玩乐。学校提供所有书、簿、笔、书包,书桌上的书包由小一用到小六(即Group 3至8),毕业后可以拿回家作纪念。(Katy提供)
左图起荷兰人思想自由开放,学生可以染发,在节庆时画大花面上学都没问题。趁着假期,Katy和丈夫不时带两个儿子到附近国家旅行,舒展身心。(Katy 提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