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08/2018
曾毓林·内容才是王道
作者: gkheng

来到今天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我们是“做新闻”?还是“卖报纸”?这两者的差别是“做新闻”是专注一道新闻的生产和回应,包括策划、书写或拍摄等内容层面;“卖报纸”关心的是载体如纸张、印刷等层面。

网络时代有人预言实体报纸将走向没落成黄昏事业;在“快捷和方便”方面,电子媒体占了优势,但不管纸媒电媒皆得服膺“内容为王”,少了扎实内容,一切流于空泛。

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快克服,思想匮乏言之无物很快就被淘汰。新闻载体可以随时替换,如今天印刷明天用电子表现,但是内容是不是具有深度及吸引人,却是不变的硬道理。

有此感慨,是目睹最近多家杂志刊物因流失读者而被逼停刊,尤其是:靠上网去撷取内容或靠剪刀转载内容的刊物。问一句:如果今天读者也能和你一样仰仗一部电脑或手机就能看到第一手原汁原味的内容,为什么还要等你转载来读第二手或第三手消息?

即便是靠着转载及改写别人的新闻的网络新闻网站也越来越不受青睐──没采收费制或许还有一些欲享受免费服务的读者,一旦收费读者群马上消失掉,长期入不敷出,如何经营下去?会让读者愿意掏钱出来支持的还必须物有所值才行。

所以欲经营媒体“原创很重要,第一手最吸引人”,长期靠东抄西贴或靠应酬文章、转载他人内容维持,很难长期生存下去。

媒体纷纷喊转型,但经验告诉我们:转型不是说把纸版内容搬上网络或制成“电子版”就成了;反之,是要从书写模式、思维等方面顺应新时代读者的要求,甚至是引领着读者。

懒惰的人宁可按照着上一代的模式依样画葫芦,重复又重复同一套模式,起码觉得这比较安全;但不进则退,安全同时也包含了停滞,读者讲求新鲜感,失去了引起兴趣的元素,每天都是熟口熟面的套路,很难不怪读者“出轨”,另寻新欢。网络新时代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把很多常规都打破了。以前可行的模式今天未必可行,看似难以取得成功的,只要触动到读者心底深度的那根弦,说不定就会破茧而出开创一个新格局来。

所以不得不寄语在新闻行业上的朋友,永远不要忽略“内容才是王道”,掌握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忘了同时必须投入心力来维持内容的原创,那将会像双翼不同长短的飞机,迟早失衡。今天,已经有太多失衡的例子做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很快就能掌握科技和各种技巧,但是可以碍于接触世面的经验尚浅,制造出的新闻专题往往眩目有余,深度不足。这现象不只是存在于印刷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甚至网络媒体。换句话是:技术在进步中,深度却停滞不前甚至在倒退中。

坐在小斗室里看社会,或只是透过电脑荧幕是了解世界是不足够的,必须双脚走入社会人群中才能挖掘出最贴切读者的课题来。单靠脸书去认识社会,可能容易以偏概全。

懒惰走出去,宁可守在冷气房或电脑前搜寻资料再以“想当然耳”的心态“写新闻或评论”似乎是很多年轻新人的通病,特别是以网络世界为基地的尤甚。当然不排除也有踏踏实实在追新闻、写专题的同业,只是这些同业辛苦,往往花了大量心血的作品一挂上网,很快被新闻农场的屠手攫夺或改头换面成自家文章。

马来西亚,甚至应该说网络世界向来不重视“知识产权”,这是在扼杀着认真踏实的新闻工作者的热情。除非有大气魄或具有远见的新闻媒体愿意豢养着这群专门原创的采编人员,否则有一天这群真正挖新闻、撰写深度专题的记者因生计问题都挂冠求去──徒有科技而没有人文,我们会再也无法看到有温度的文章。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