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2/2019
刘振仪.我们的教育有没有效?

民众乱丢垃圾或随地吐痰,政府探讨提高罚款。A说:教育民众比惩罚有效。

司机路上乱窜危害他人安全,政府建议提高惩罚。B也说:教育司机比惩罚有效。

孩子不完成中五学业,政府计划修法对付父母。C又说:教育父母比惩罚有效。

是的,无论是中六写文章或撰写一般评论,谈起很多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案时,“加强教育”这个答案最容易下笔。但重点是,我国各方面的教育是不是有效?

先谈正规教育。我国正规教育属于填鸭式,不断地向学生喂食课本上的所谓知识,学生主要的工作是应付考试。只要懂得圈对唯一的答案和以规范格式写作文,拿到好成绩就可。至于学生本身的品行好坏,能不能独立思考,这套教育系统不太注重。

一个在道德教育科目里圈对答案的学生,不代表在生活上懂得做对的事。正规教育的负责机构能不能做到全面性规划和落实,不让政治因素或商业利益影响决策,而以学生的品行和思想为大前提?

在学校度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后,其余的时间,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家庭教育。

比如说,父亲长期走在街上都会随口吐痰,他的孩子会上前纠正爸爸说“不要这么做”,还是不知不觉跟着一起吐?再来,若一位父亲长期载孩子上学时,在路上看其他司机不顺眼,就拼命鸣笛、超速越车然然后大骂司机,这孩子长大后会有怎样的驾驶态度?

人一生中第一位接触到的教师是父母(或监护人),若父母其身不正,孩子如何接触到好的家庭教育?你若身为父母,自问能不能看清本身的好与不好,把不好的搁下来,好的东西传给下一代?

好了,即便孩子过了人生的第一和第二关,即很幸运的接触到良好的正规和家庭教育,但二十多岁踏入社会开始,他身处的社会环境,如何间接地教育着他?

举例说,一直认为在马路上应该礼让的少年,去到大城市工作进入司机互不相让的公路环境,能否站稳自己的“马路上必须礼让”的信念?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进入到一个自私冷漠的环境里,会感化他人一起帮助他人,还是久而久之也结了冰?

社会环境是社会里每一个人共同塑造,但这社会里的多数人能不能有责任地,为其他人提供良好的教育典范?

这篇文章开端提到的“教育比惩罚有效”,理论上是正确的。提升整体上公民素养的最主要管道的确是通过教育。只不过,现今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套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唯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育才能比惩罚有效。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