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5/2019
华中教师教学研习营(二):写作教育 会作文 也要会做人
作者: 蒙慧贤

报导背景:由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办,2019中学华文教学研习营于3月份在马六甲圆满结束。在为期3天2夜的教学研习营当中,来自台湾的郭洪国雄博士和中国的邵薇老师不远千里来到大马,分享有关同理心和作文教学技巧,让一众华文教师获益匪浅。

主讲人:邵薇老师(中国生态语文教育论坛联盟秘书长)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无疑是让一众师生最烦恼的一环。

来自中国的邵薇老师,常年致力于作文教育的科研线上,主张孩子不仅会作文,还要会做人。在她看来,作文学习的科学规律,可分为“如何写”和“如何想”。

(一)如何写?

如何把6个字变成150字?

很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写不长,很可能是因为“一叙到底”,于描写的部分着墨不多 。邵薇表示,“在很多写游记的作文中,学生往往会这么写:今天到了哪里,然后到了哪里,接着到了哪里……这一天我很开心。文章就此结束。”

她补充,“我很开心”“我好兴奋”“我兴高采烈”,这些都属于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自然无法增加文章字数。于此,邵薇提出了一个具体例子,透过语言的转变,对原来6个字的内容加以详细描写。

【示例】

★叙述式的语言:

邵老师很开心。

★描写式的语言:

邵老师轻轻地走上舞台,面带笑容地给大家挥了挥手,说了一句:“大家早上好。”(动作描写)邵老师今天穿了一件菊黄色的裙子(外貌描写),她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就像百灵鸟在歌唱(声音描写)。邵老师转过头来看著我,目光里透露了一丝温暖(目光描写)。我心想,邵老师今天又要给我们讲些什么呢?(心理描写)

★写作的扎实基本功:

在作文里头,一般涵盖了5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邵薇半开玩笑似地说道:“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风格。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叙述性语言讲话的人,简单干脆;喜欢用描写性语言去交流的人,要嘛比较生动,要嘛比较啰嗦。”

该5种表达方式并非单一出现,它们可以穿插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彰显文章的各种风采,套用邵薇所说的:“叙述,让文章简洁;描写;让文章细致生动;议论,让文章有深度、有观点;抒情,让文章有感染力;说明,让文章很真实。”

(一)叙述。

★简单直接的讲述一件事。

★例句:邵老师拍桌子。

(二)描写。

★加入细节。

★例句:邵老师的脸色变了,她双眉一挑,愤怒的目光有如炽热的火焰,她猛地抬起手臂,用全身尽力气狠狠地拍了桌子。

(三)抒情。

★通过环境描写来刻画场景气氛和心情。

★例句:“啪——”的一声巨响,邵老师的手掌狠狠地拍在桌上,原来吵闹的课室突然一片安静,四周的空气凝结了,窗外霎时乌云密布,彷佛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同学们的心底涌出一股恐惧和心虚。

(四)议论。

★加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例句:作为一名老师,邵老师在学生面前没能好好控制情绪,反而破坏公物,成何体统?

(五)说明。

★强调真实,需要有数字支撑。

★例句:邵老师怒火中烧,使劲地拍了一下桌子,声音足足有120分贝。

5564MWY20194261824532356392.JPG
邵薇认为,学生不能仅仅阅读课文,还得多看新闻和电视,到处实地观察,对音乐、体育、历史等各方面都有所接触,以作为文章的素材。

(二)如何想?

写作步骤

1. 读懂题意

2. 确定主题

3. 选材

4. 写出文字框架

5. 书写成文

题意和主题,有何不同之处?

“题意和主题是不同的东西,但往往被混为一谈。”

邵薇以作文题〈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作为例子,在审题时,首要任务是了解“魅力”的含义。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可以理解为“热心教学”“创新前卫”“严以治学”或“富有耐心”的老师。然而,在数百字的文章里,学生不可能把上述所有特质都纳入文章,只能选取其中一个作为主题,好让全文主旨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充实。

“一个题目可以拥有很多的题意,但在写作时,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题来写,就已经足够了。”

邵薇补充:“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弄清楚作文题意和主题的概念和区别,往往写着写着就写‘懵’了。”她重复强调,教师在教学时务必向学生说明题意和主题的差异,同时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多与同学讨论作文题目,进行解题训练,好让学生对各个作文题目有初步的写作概念。

“教师仅需在课堂讨论作文题意,不必让学生去写。个人认为,读懂题意这个步骤最难,只要解题的部分解决了,接下来写的部分就不难了,学生也不至于不懂要写什么而临场发慌。”

“工字理解法”的审题技巧

紧接着,邵薇提出了一个名为“工字理解法”的审题技巧。所谓“工字理解法”,就包括了“横向”和“纵向”的理解法,主要从两个维度出发,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作文的题意,找到明确的写作方向。打个比喻:

【示例】

作文:〈迎着花香走去〉

纵向:理解题目中的引申意 ——什么是花香?可被理解为希望、善良品质或亲情等。

横向:人+事+意义 ——谁迎着(花香)走去?为何迎着(花香)走去?做了什么事?给了我什么感悟?

邵薇说,在众多作文题目当中,有的题目单单使用横向就能厘清写作方向,有的则需要纵向横向交织来厘清写作方向。“有了这两个方法,一横一纵,大部分的记叙文题目基本都可以解决。”

【示例】

作文:〈回家〉

横向:谁回家?为何回家?回家以后做了什么?“回家”带来什么影响?给了我什么感悟?

作文:〈牵着妈妈的手〉

横向:谁牵着妈妈的手?为何而牵?牵着妈妈的手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影响?给了我什么感悟?

作文:〈掌声〉

横向:谁的掌声?为什么给掌声?有怎样的影响和结果?这事给了我什么感悟?

转换角度,让作文出奇制胜

一般而言,好的文章除了能做到切合题意、主旨突出、内容充实有文采之外,创意思维和个性,也将会为你的作文大大加分。在此,学生不妨尝试“换角度”,采用新颖的写作视角,为文章作出独特的描写,成为加分亮点。

【示例】

作文:〈难忘的一个人〉

★常规:

文中的“我”:学生本人;

难忘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创新:

①文中的“我”是李白,难忘的人是汪伦,化用诗歌〈赠汪伦〉,结合李白的生平事迹展开描写。

②文中的“我”是一只小动物,难忘曾经救助过我的人类,书写感恩。

③文中的“我”是一株植物,难忘为绿化做贡献的老人,书写环保问题。

开拓思维广度,告别“没东西可写”的窘境

【示例】

作文:〈手〉

★生活空间

“手”——妈妈的爱(那次轻柔的抚摸)

“手”——家庭暴力(那次爸爸的毒打)

“手”——知识的航标(教师的指引)

“手”——罪恶之源(小偷)

“手”——城市美容师(清道夫)

★知识空间

“手”——钢琴键上的舞蹈者(贝多芬)

“手”——民族情怀(岳母刺字)

“手”——和平的使者(奥运火把传递)

★想像空间

“手”——勤劳(小蚂蚁的手)

“手”——神奇(机器人/外星人的手)

5564MWY20194261824562356395.JPG
主讲人的用心分享,让在场的教师们听得津津有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