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5/2019
【六堡茶故事】跨越南中国海的六堡茶香

有华人的地方,总会有茶香。

谈及中国茶,你也许能轻易地说出普洱、龙井、铁观音、乌龙等等,但你听说过六堡茶吗?

一款体现了时间的艺术、越陈越佳的茶中圣品,早在数百年前就与大马结下不解之缘,

近几年来更有如异军突起,成为了市场上的宠儿。

报道.摄影:本刊 蒙慧贤

六堡茶名称由来

对茶叶知识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茶可分为六大类:红、黑、青、黄、白、绿。属黑茶类的六堡茶,具有1500年的历史,因原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

“当时,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均为地名)都有生产茶,其中六堡的茶质最好,所以称为六堡茶。”从历史上来看,六堡茶的出口最早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由于大量的六堡茶皆以远销海外为主,因而六堡茶在中国也被称为“侨销茶”。

从外观来看,六堡茶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纯,滋味醇厚甘爽,具有“红、浓、陈、醇”的特点,而一款六堡茶,又可呈现出槟榔香、松烟香、药香、木香、蜜香、枣香等香型。

六堡茶在马来西亚:锡矿工的“保命茶”

远在中国的六堡茶,其实与我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晚清以后,六堡茶跟随大批来自两广的祖辈们,一同下南洋,自此在大马落地生根。1970年代,是大马锡矿产业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梧州六堡茶出口到马来西亚的高峰期。根据资料显示,当时整个大马有一千多个采锡场,其中怡保近打河谷占了一半,吉隆坡占了三分一。

在那个年代,许多锡矿工人每天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工作,上半身顶着炎热的太阳,双脚浸泡在水中,酷热难耐,且瘴气寒气极重。一壶六堡茶,正好能为矿场工人消暑解渴、祛除湿气、调理肠胃,每天早晨,矿工们都会泡好六堡茶,装进铝罐或铁罐子,提到矿场,一边工作,一边喝六堡茶,也因此,六堡茶被称为“保命茶”。

当时,许多家庭都有饮用六堡茶的习惯,偶尔还会多买一些存放在家中,以方便饮用,但鲜少有收藏茶叶、投资买卖的概念,也不晓得六堡茶以后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六堡茶的原产国中国也并没有收藏茶的概念,只是不断地把六堡茶外销至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研究六堡茶的茶人有这样的说法:六堡茶产于中国梧州,但六堡茶的第二个家在马来西亚。

六堡茶特色:越陈越佳?

来自怡保的郭俊邦是一名资深茶人,也是马来西亚茶业商会茶旅及考察委员会主任,六堡茶委员会委员之一。2000年左右,为了探究六堡茶的文化和历史,他走访大马多个华人地区,循着大马六堡茶的痕迹,收集有关六堡茶的资料和相关实物。为了找寻六堡茶的源头,他到了中国广西梧州。

从他的口述中得知,1993年,邓时海教授作为马来西亚人在中国普洱茶会议中提出“越陈越香”,各界开始关注越陈越香的原理,开始意识到老茶所蕴含的独特香气。

郭俊邦表示,大马的天气得天独厚,常年高温多雨,全年平均温度在21至33摄氏度之间,日均温差在10度左右,潮湿度60%~80%。也因为在这种优良特殊的存储环境下,让封存的老茶,更具陈韵、醇香甘甜的风味。

仅仅因为民间华人“不小心”的藏茶举动,让六堡茶在大马独有的天气环境底下存放数十年,发生了性质和特性上的变化,往后随着六堡茶“越陈越佳”的特点传播出去,才成就了今天六堡茶火红的现象。

“即便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是到了2005年左右才开始有收茶概念。”加之大马具备良好的仓储空间与环境条件,因此,现阶段要想喝到陈化数十年的老六堡茶,往往会奔向大马的老六堡茶。套用郭俊邦的一句话:“大马仓给予六堡茶第二次生命。”

新的六堡茶养在深闺,老的六堡茶历尽沧桑

六堡茶与其他茶的显着区别在于不以新为贵,却是越陈越佳。

随着六堡茶“越陈越佳”的观点传出去以后,茶客纷纷查找老六堡茶,让老六堡茶的身价直线上涨,“存新茶,喝老茶”渐渐成为趋势。然而,究竟存放多少年的六堡茶才能被称之为“老”六堡茶?

郭俊邦表示,按照“新、旧、老、陈、古”的算法,20年内的谓之新茶、40年内的谓之旧茶、60年内的谓之老茶,以此类推。

“喝老六堡是件很舒服的事,喝了会有回润生津之感。”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六堡茶以“红、浓、陈、醇”着称,然而在郭俊邦看来,却有另一番见解。

“我经常跟别人说,新的六堡茶可以透过制茶工艺呈现茶的红与浓,至于陈和醇,得依靠时间去陈化出来,短时间不可能做得到。”可以说,六堡茶的红浓陈醇,首两个字是六堡茶的现在,后两个字是六堡茶的未来。

文化是需要时间历练下来的。也许酸涩是六堡茶的前期表现,但涩后要能回甘、生津,这才叫作底蕴。“穿透时间,才知道它留下的是什么”是郭俊邦经常提及的一句话。

存储六堡茶有助于提升六堡茶的品质,而良好的存储空间(仓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老六堡品鑑会

“品茶讲究一看二闻三品味,首先观茶汤,接着闻醇香,尔后细品饮。一般来说,品饮分三口喝,第一口润喉,第二口品味,第三口回味。”六堡茶以“红、浓、陈、醇”着称,茶客在品鉴六堡时,一般都会从茶色、茶香、茶味、茶气、茶韵等几个方面来鉴别。

2019年4月12日,由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主办,梧州中茶茶业承办,“茶船古道新丝路之老六堡品鉴会”在梧州进行。在凉风习习的午后,来自大马和中国的茶客与茶商们齐聚一堂,分成了数十张圆桌,共同品鉴郭俊邦从大马带来的3款存放数十年的六堡茶,且获得在场的资深茶人给予点评。

以下,是茶人给予的点评:

●首先登场的是中茶公司1990年代出口的第四版黄盒“西江牌”。

点评:充满陈香,口感上还是比较滑顺的,但可以感受到茶叶正处于转化的阶段,如果存放的时间再长一点,风味会更好一些。

●其次品鉴的是中茶公司1980年代出口的第二版黄盒“中茶牌”。

点评:六堡茶拥有各种香型,其中拥有药香的六堡应该是属于顶级的水平,而这款六堡恰好具有非常浓郁的药香。论滋味,比较清纯澹雅,这是依据当时六堡的状况而定。论茶叶外形,客观来说,与现代相比是略有不足,这也是受当时的条件所影响,这也可以看得出,现代的茶叶外形大大高于当初的水平。所以说,喝茶品茶,也是回味企业工艺与历史文化的变迁,这是品尝六堡茶的意义。

●最后品鉴的是1950年代出口的中茶公司的大萝茶。

点评:从第一泡到第三泡,起初喝这茶有一种发热的感觉,拥有明显的药香,口感非常醇厚,在第六泡的时候,渐渐回甘,药香还在,茶韵犹存,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产茶技术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品鉴会上,六堡茶爱好者叶忠杨喝了3款老六堡茶精神气爽,他表示,品茗兼具感官上和精神上的享受,不仅可以润泽喉咙,还可解除寂寞、激发灵感,说罢还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

有趣的是,数十年前,一片片小茶叶由梧州出发,漂洋过海并存放在大马老百姓的家中,数十年后,这些茶叶再次回到梧州,促成两国的六堡茶爱好者齐聚一堂,共话佳茗。

陈化一段时间后的六堡茶,会产生许多细小的“金花”,是一种有益品质的黄霉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