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5/2019
踢跶声未离开也朗新村·苏新汉做木屐77年
作者: 甘国隆

0089LMH20195271854392971381.JPG
苏新汉熟练的耍大斧就像使用小刀一样,十多分钟即可完成一对木屐。

童年时代,记忆最深的就是穿木屐穿街走巷,几乎人人都穿着款式各异的木屐。踢跶、踢跶的木屐声随着时代变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茫茫人潮里消失了踪迹。

霹州制作木屐的师傅多已退休或转行,家住也朗新村的苏新汉(90岁)算是异数,一生人奉献给木屐事业。他13岁起就跟父亲学做木屐,一做做了77年,从日本侵略马来亚到现在,从以前50仙卖到现在8、9令吉一对。

90岁每天仍可制30对木屐

苏新汉年轻时一天可以做逾80对木屐,现在90岁高龄,每天仍可完成约30对木屐。

品质优良的木屐通常只选择榴梿木作为材料,因为榴梿木干燥颇快,非常耐天气冷热收缩,不会像其他木料,没穿多久就爆裂被迫丢弃。

现在榴梿木价格昂贵,一小罗里就要上千令吉。一小罗里分量能做数百对木屐,这还要看树木的节眼多不多,节眼部位只能锯掉丢弃,所以能做木屐的木头就剩下不多。以前苏新汉还曾买过森林树桐做木屐,当时一车罗里就耗费上万令吉,由于过于昂贵,只能选回榴梿木。

用斧头削劈 讲究技巧力道

半个世纪前,和丰街上有十多名木屐工匠,随着时代变迁,做木屐的师傅越来越少,有者已经离世,时至今日只剩下他一人仍在做。苏新汉的孩子都有各自的事业,没有人愿意接手父亲衣钵,随着时间的推移,做木屐的技活恐会消失。

制作一双木屐一点也不简单,苏新汉完全以手工完成,过程看似简单,手持数公斤重的斧头,削劈硬度极高的榴梿木,技巧与力道需要非常到家,犹如打功夫般要求高。

苏新汉熟练的耍大斧就像小刀一样,细腻到削出鞋沿的弧度,然后将木劈成木屐雏形,整个过程十多分钟即可完成。

制作木屐时所要用到的工具也很多,主要有刀、斧、锯、刨刀、铁锤、铁钉等等,再配以砍、劈、剁、削、刨、锤等步骤,便可以制作一双木屐。

“曾经有人使用机器制作木屐,可是制作出来的产品因水平面一样,穿起来很不舒服。”手工木屐讲求手工活,木屐底面“尾高头底“,木屐就算浸水湿掉,也很快就可以变干,穿起来非常舒服。

多作为收藏鲜少穿上街

以前的人穿木屐是为了防滑,不但在浴室穿木屐冲凉防滑,上街购物、看电影及到巴刹买菜都穿着木屐,也因此无论在住家或户外,都能听到木屐与地面摩擦时所发出的“踢跶”声响;现在这把声响几乎已经成为绝响,现今民众购买木屐主要作为收藏品,很少人会穿上木屐逛街。

木屐在现今生活已经很少看见,以前年代非常讲究风水习俗,丧府做完白事时必定送上孝子孝孙一对木屐,意即“步步高升”的好意头;乩童作法时都会送上患病的孩童一对木屐,问米的神婆作完法后也会送上问米者一对木屐,以示步步高升好运来。

制造木屐8大步骤:

1)开木:即把树桐劈开。

2)斩木:把木块劈开数截。

3)锯木:把木块锯成一块块。

4)削脚跟:把多余的木块切掉,显现屐的脚跟。

5)画模:在木块上画木屐模型。

6)刨木:把木块模型削平及削滑。

7)钉木:把有颜色的塑胶皮钉上。

8)捆绑:将完工的数十对木屐捆绑,供批发或零售。

中国人发明木屐传入日本

根据百度百科,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4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起源很早,穿木屐属中原风俗,西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汉人纷纷南迁,穿木屐这一穿着文化也先后陆续传入粤东客家地区。客家人的木屐多用桐木或其他杂木劈成,把一块约一寸宽的橡皮,变成船篷形,钉在前头即成。旧时女子出嫁,“逻妹子”时,要带一双鞋一双屐去。

0089LMH20195271854382971380.JPG
苏新汉在木块上画木屐模型,然后刨木把木块模型削平及削滑。

0089LMH20195271854372971379.JPG
节眼多的榴梿木只能锯掉丢弃,当废柴使用。

0089LMH20195271854352971377.JPG
品质优良的木屐通常只选择榴梿木作为材料,榴梿木非常耐天气冷热收缩,不会像其他木料没穿多久就爆裂被迫丢弃。

0089LMH20195271854432971384.JPG
苏新汉也做儿童木屐,通常人们购买当作纪念品收藏。

0089LMH20195271854412971382.JPG

一把砍刀要价100令吉以上,苏新汉要卖数十对木屐才能回本。

0089LMH20195271854362971378.JPG
做木屐的基本步骤为开木,即把树桐劈开,再把木块劈开数截。

0089LMH20195271854442971386.JPG
手工木屐讲求手工活,木屐底面“尾高头底“,木屐就算浸水湿掉很快就可以变干。

0089LMH20195271854432971385.JPG
很多大专生喜欢到苏新汉家做课业报告,和蔼亲切的他乐意接受访问。

0089LMH20195271854422971383.JPG

一排排木刨整齐的挂在工作坊,见证了苏新汉77载岁月。

0089LMH20195271854342971376.JPG

90岁高龄的苏新汉每天仍可以完成约30对木屐,完成后绑成一捆等待商家收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