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6/2019
马俊泓.马港文化交流有感
作者: 马俊泓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不同科系的19位学生与马来西亚3所民办高等学府的21位学生甫于6月2日至15日进行马港文化交流。这短短的14天里,我们迎来了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冲击和碰撞,使得长期处于同温层的我们能跳出文化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看待问题。以下列举两项值得大马年轻人省思的马港文化迥异之处,

一、民主空间与言论自由

6月4日当晚,香港学生带我们到维多利亚公园参与“六四”30周年悼念活动。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他们能将这件事发生的背景和冲突始末娓娓道来,且无需避讳高谈阔论“六四事件”会有任何危险。翌日,我们参观的香港新闻博览馆还开辟了一个主题为“六四”的展览空间,其言论自由与民主空间是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不敢奢求的。

6月9日及12日,香港同学在马来西亚游玩期间也心心念念着香港的局势,走在路上也一直在观看游行直播、更新相关事件的进度。对比马来西亚,长辈和老师们都对政治讳莫如深,也禁止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久而久之导致新生代对政治和时事课题冷感,缺乏敏锐视角。

作为一名学生,我从小被要求专注学业,家事做好就好,国事天下事不需要我们操心。上了大学,家长也担心我和哥哥会参加学生运动,尽管大专法令早已让学运寸步难行。513事件、茅草行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已被国阵政府从记忆强行抹除,在希盟政府执政的“新马来西亚”里仍不见新生代踊跃对大学预科班种族固打制、延迟承认统考、拒绝签署ICERD和撤回签署《罗马规约》等种种课题表明立场,遑论上街游行以期改革。

虽然政权轮替后马来西亚的言论自由空间似乎有所改善,但60年来的白色恐怖已成功让大多数民众噤若寒蝉,只敢在荧幕背后痛骂政府,最后民主也将在沉默中迈向死亡。

二、自由

在意识形态方面,马港两地也有着微妙而有趣的不同,譬如香港同学对马来西亚多数大学的门禁感到费解,当然我们也对他们的费解感到费解,许是因为我们从没觉得这个规矩有什么不妥的。在马来西亚,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要服从指示,国家原则里的第二条就要求我们忠于君国,因此人民对于生活周遭的规矩普遍缺乏问题意识。

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像百年前的汉都亚一样盲目地忠诚吗?在近代德国法律中,没有对上级绝对忠诚这件事。比起权威,德军更注重“内在领导”,要求军人跟从个人良心行事。换言之,德国军人不服从上级命令不单不算违反军规,反而是体现了军人精神。根据马来人需时刻效忠服从领袖、华人需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的思想来看,大马人民多数奉行集体主义,这与香港人奉行的个人主义处于对立面。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因此在马来西亚的行程当中有的香港同学要求脱离大队自由行。这个行为在一部分大马学生的眼中是不合群、不为群体着想的,但这对于香港学生来说却是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只要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回到学校即可。这两种意识形态没有所谓高下对错,遵从社会规范原是人之常情,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即可行使自身的权利。

总括而言,此次文化交流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国际视野,他们关注家国的心态与举动感染了我们,在与香港学生的对谈中也激发了许多思考。香港民主运动歌曲《自由花》中有这么一句歌词:“但有一个梦,不会死,记着吧!无论雨怎么打,自由仍是会开花”。愿大马年轻人也能心中有梦,用青春和热血浇灌自由之花,让马来西亚重返荣耀吧!大马能!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