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7/2019
谢林霖/巷子变内院,别有一洞天
作者: 谢林霖
2740OCL2019624163963539864.JPG
因为通风凉快又透光,这个“肉桂巷”看来舒服极了。

在亚庇的时候,朋友带我到“富源老店”喝早茶,叹道地的咖啡、鸡蛋和面包。停车在这一个叫做“Plaza Damai”的地方,一眼看去就是4层楼商业店屋的模样,想这老店就是店屋楼底的一个店面吧!

走着走着有些东西很不一样呀!行走期间,我不时会在店面和店面之间瞄到一个通道,而看来不起眼的店面后赫然是别有洞天。带路的人在前小跑步,我随后紧跟,停不下来看个究竟,心里的狐疑越来越大。拐个弯后,看到了“富源老店”,我才正式进入“Plaza Damai”的腹地,这才恍然大悟。经典英式殖民城市典型的长条型街区设计里,建筑物紧密并列于两侧大街,夹在几栋“Plaza Damai”的建筑物之间,就被拉出了一条细长的“后巷”,一个被唤作“肉桂巷”(Ruang Pokok Kayu Manis)的内院空间。外头看来半梦半醒的城市,里头活色生香,本来在后的隐藏空间,在这里路却反转过来,守护了一种城市小街的生态。

底楼的店面多数两面打开,一楼单位门口开向巷子,有长廊围绕并以位于巷子中央的大楼梯连接,星期日的早上,开门做生意的还没拉开大闸。二楼以上该是办公楼,使用内设楼梯;透过行人网络的设计,公共与半公共空间一下子就被划分出明暗两局。

2740OCL2019624163973539867.JPG
一楼的楼梯把建筑群连接起来,也把立面转了进来。

市井小民的享乐空间

这一个“肉桂巷”比平常巷子宽敞很多,是原来设计的一部分。除了老店“富源”,还有摊贩摆卖各式糕点、经济饭、水饺等道地食物。整个内院被透光的屋顶覆盖着,高处的百叶窗和开放的巷口产生对流,让这里通风凉快,人们在这里闲乐的叹茶聊天,尽享市井小民的快乐。

在“Plaza Damai”,设计者通过把建筑群连接起来,反转了立面,使得这一个在大多数城市里的边缘公共空间,成了私有空间的衍生。在这一个看来对公众似乎不友善的举动下,内院反而得到更好的眷顾。如果说,从店屋到大型广场的聚千家于一户是一种进化,这介于两者间的类型或许是一个相对自由而平衡的生态,前提是这一个内院对公众还是具有极高的开放性。

反观香港观塘市中心的市建局重建项目,将裕民坊、辅仁街、同仁街、仁爱围变成私人商场的一部分,本来由建筑群组成的密集街巷一下子被整合进大型发展项目中,原来具有公共活力的街道被私人集团瓜分管理,警卫与规矩一下就把公共生活抹杀干净。这种吞噬后巷的运动,香港人称之为“食街”,是另一个极端的做法,虽然笼统说来也算是公共空间私有化,却在很大层面上切断了城市草根人民的喘息空间。

“公共空间”到底如何解读?只是一个用以提供休憩用地及康乐设施,供公众享用的地方吗?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到底对于一个社区的活化有多少冲击力?许多人都有不同的诠释。只是亚庇的人民对于这样的安排看来还相当满意,以同样手法设计的店屋群比比皆是,许多出名的小吃店都可以在这样的内院里找到,希望这样的平衡点不会被颠覆,小家小户的生意也都可以百花齐放。

2740OCL2019624163963539866.JPG
把五脏庙拜祭一番,也是王道。

2740OCL2019624163963539865.JPG
坐在这里闲上一个早上,也是一种小确幸。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