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7/2019
郭清江.“从我们开始,明天会更好”
作者: 郭清江

相信许多读者已注意到达祖丁这一号人物,他是UCSI大学教授,也是星洲日报言路版的其中一位专栏作者。他常以同理心说出许多华人的心声,引起非土著们的共鸣。可是,他的言论在本身的族群里并没有太多掌声。

另一方面,相信大家记忆犹新,大马律师公会宪法委员会副主席林伟杰在1个多月前的“别讲华语”论,让他惹来满身蚁。他当时在网络上备受攻击,部份网民指他卑躬屈膝,完全没有骨气。殊不知在马来及印裔的世界里,他的这番言论却很受落,认为他懂得尊重别人。

这就是马来西亚人的困境,因为许多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

由于长期没有沟通与交流,再加上存在各种误解与偏见,大家容易掉进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思维里。人类原本就缺乏的同理心,在互联网的时代,加上同温层在做怪,问题更加严重与复杂。其实这也是人性的问题,跟种族没有关系。

林伟杰说:“在正式或半正式的场合如团队午餐时,不要用华语或方言沟通,因为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这是照顾他人尊严的基本做法。”

我可以明白林律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他选错了表达的角度,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换作是我会这么说:“当身边有友族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只顾小圈子,而冷落了在场的友族。”

人与人之间,有时候一个微笑,或者自己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会有不同的结局。

所以,林律师啊,问题并不在语言,而是在于个人的待人处事态度与社交能力。

当我们要跟友族沟通时,肯定不会用他们听不懂的语言,所以不需过于强调“华语的使用”,这样容易引起误会也刺伤华人的敏感神经。

有接触社交平台的读者都意识到,种族与极端的火把在无尽头地焚烧,再加上同温层的洗脑再洗脑过程,许多人根本走不出愤怒与偏见。

一个愤怒的人,永远不会看到别人的好与美。

如果我们分别游走于华人与马来人为主的社交平台,你会对种族之间的仇恨和误解之深感到心惊胆跳。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人一起来推广“同理心”的思维,为马来西亚注入更多正能量。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语文与文化的国家”这句话,许多人常挂在嘴边。但是,更多时候在政客的操弄下,我们却在这些课题上不断地互相伤害。

当马来人在医院需要血液时,会先问这包血是来自华人或印度人的吗?还有,当华裔摩多骑士遇车祸倒在路上时,在场的马来人或印度人会见死不救吗?

我们只有在天灾面前或紧急时刻,才会让人们看到各族人民不分你我他地互相伸出援手,那一刻我们才能看到马来西亚最美丽的一面 。可是当课题出现时,我们可以很丑陋、很种族性的用恶毒语言来加害彼此的心。

我知道已有许多人在做着跨种族的亲善工作,我们需要更多人与团体来参与。大家需要学习以更大包容心去接受彼此的差异,而不是不断地翻旧账和找麻烦。

马来人应该转换思维,接受华文教育已在这片国土落地生根的事实,并将中文视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商业语文,而不只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吧了。马来人不论是掌握中文或英文,都不会让他失去本身的特征,反之则会加强其价值与优势,去到天涯海角找生活都不会有问题。与此同时,华人也一定要掌握马来语,因为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之一。

其实只要人人都能抱持“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态度,马来西亚会更加和谐。

在促进种族团结的工作上,若继续依靠政治人物只会将我们带进死胡同,因为政客眼里只有利益(政治),“民在我心”只是骗取选票的幌子与口号。这种走进其他种族的生活圈子互相关怀和释放善意的工作,就让民间组织来做吧!

今年8月的“国庆月”,星洲日报将会在《我们》的专版,告诉读者们一些“从我们开始,明天会更好”的故事。

为了从自己开始改变观念和踏出第一步,星洲日报从2016年开始,坚持每天推出《暖势力》以及逢周日见报的《我们》专版,就是要将国内的磁场从负转为正能量。

星洲日报近年来也邀请更多非华人作者写稿,从达祖丁教授到人权工作者再娜安华、民主及经济事务研究中心创办人东姑再因阿比丁、自由撰稿人凯林拉斯兰及玛丽安莫达、公共策略研究所主席雷蒙,以及各大学教授阿旺阿兹曼、阿兹祖丁及仄尼里等学者。个个都是思想独特及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

我们要将星洲言路版打造成一个真正百鸟争鸣,以及跨种族的思想交流平台。这是要让星洲读者走进其他种族的内心世界,通过思维的碰撞,达到因了解而互相包容之目的。

当大家都抱持同理心,以及凡事都能换位思考的时候,马来西亚肯定会更加和谐与美丽。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