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8/07/2019
曾毓林.为高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作者: 曾毓林

这些都是一连串息息相关的内容──两年前,星洲日报增辟《医识力》版,在专访医生及撰写病人关心的疾病知识之外,发现很多“家庭照顾者”需要被关注,于是在社交媒体成立了“马来西亚家庭照顾者互援者”社团脸书,让家庭照顾者在阅读报纸医药知识之外,也有互相交流和分享心得的平台。

无心插柳柳成荫,家庭照顾者交流平台形成另一片天地;间接衍生了副刊每周四增辟《爱长在》版;这版的内容主要是关注临终关怀和善终观念。这可能是马来西亚中文报首次有系统的推出关于如何面对生死的生命教育版面,推出了一个月余,出乎意料的受到很多读者喜爱。

最近在与读者的交流受到启发,医疗与疾病的内容是在病人生病那一刻极为需要,临终关怀与善终观念也是病人死亡那刻尤为需要;不过,从老人生病或病愈需要长期照顾这段时间,也需要很多方面的资讯需要知道;而我们的社会资源和流通,这部分显然不足够。

根据资料,有些老人从生病到生命结束,短则一两年,长则7年至十多年不等。这段需要长期照顾的时间,影响的不只是病人本身,而是整个家庭成员,尤其是失能的长者,可能更要家庭成员每天长时间的照顾。

很多家庭照顾者都是自己摸索学习如何照顾老人。马来西亚在这一领域的资源极其贫乏。

可以这么说,尽管马来西亚已经逐步朝向高龄化社会,因为超过65岁的老年人已经占人口近7%,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准备几乎是看不到什么。很多逐步出现的老龄化社会问题,都由民间团体去应付。

可以预见,高龄人口将越来越多,政府没有做好准备,每个家庭必须自求多福;甚至老年人本身也要开始懂得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不然极可能将成为 家庭或孩子的累赘。

我们于是计划再推出关心银发族生命的版面,报道延缓失能、老龄食疗、长者保健和运动、失能照顾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可以,我们还希望多报道让银发族可以获得支援的社会资源,让银发族依然可以健康和好好的生活着,而不是因为年迈而封闭自己,或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废物。

这方面的内容,或者能补足偏重医药的《医识力》和侧重临终关怀的《爱长在》版所未能涵盖的范围,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星洲日报时有更全面的照顾家庭年长者的资料。

我们计划在8月即推出专为银发族而设的内容,以便为越来越靠近的高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当然,高龄化社会来临即将带来的冲击不仅仅于此,这还包括对家庭结构带来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儿女的正常生活,因为长期照顾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那是一件耗时耗神, 甚至终日无休且不为自己带来收入的差事。

有些儿女为了照顾年迈父母,甚至被逼辞去高薪工作返乡,以免日后遗憾。但当为了儿女的责任尽完后,想要重新投入社会,往往已脱节良久,甚至要觅回一份工作也殊不简单。

作为一家站在社群最前端的媒体,我们当然有义务的先关注这即将发生的社会现象,并提醒与教育每个人如何延缓失能, 或让自己年老时活得更有尊严。

当然,最后我们是恳切的希望政府能看到,民间尚且自动自发的为老龄社会做好准备工作,那政府本身也应该关心和为老人家,尤其是清贫老人制定照顾政策。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