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7/2019
徐晓芬.不老的数据
作者: 徐晓芬

网路上的Face App将网民瞬间变老正流行,网民狂晒各自的老人照,自得其乐。数天后,关于这App是“间谍”(拥有无限用户照片的使用权限)的报道也跟着传开。为何它可以有那么高超的“老妆技术”,背后一定有许多用户本身的照片和资料供它参照,报道里已有很多引述。予他予己,这些都是宝贵的“数据”,可以卖钱的“数据”。

前两天,接到了一通来电。对方初时不作声,沉默了约莫两秒,马来女人的声音随后响起。因为是电话录音,所以没任何称呼。她自称从Suruhanjaya Pencegahan Rasuah Malaysia(反贪污委员会)打来,告知有一张当天到期的通令(notis)。听到这里,我把电话挂了。

八成是诈骗伎俩。我通知在反贪会做教育宣导的朋友,友人听了描述,当下表示九成是诈骗电话。一、反贪会从不会打电话给事主。二、笔者没接过任何“贪污”的传票或通缉令。三、据笔者多年录音的经验,电话录音像是假的。

可是,我懊悔了!哦?

我那时太快把电话挂了。我们之间根本没任何对话,也没等对方说明到底是什么通令就斩断了对方的话,前后不超过15秒。我应该继续让她说下去,看看骗子上演什么戏码。

对方会有我的电话号码,因为号码被卖了或者被偷了(或者自己泄露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骗子的最终目标都是钱。事后我自己想像了一遍,对方应该是会让我在“电话录音”最后的选项和“官员”直接通电,说我犯了贪污罪,要冻结我的户头,但相信是我的个资被利用,所以要帮忙我解决问题。他会指示我将户头的钱转去另一个户头,待事情处理完毕,就会悉数归还。最后,我的钱也完蛋了,因为对方人间蒸发了。

是我引狼入室了吗?我不确定,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怎么有我的电话号码。那么这通电话和数据有什么关系?有,我们的个人资料就是数据。有了数据,就可以有很多针对性的网络营销、使用分享。记得,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如果不幸落在不法分子手里,它可能就成了犯罪的武器。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的价值认知,网民各有看法。无价抑或廉价,决定了这代和以及下一代对隐私的保护程度。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下载的程式,我们平日在社交媒体、网游、各种手机程式里需要多一份自觉,凡事适可而止;接获陌生来电或信息,一概不理会;不要随便提供个人资料;不要随便暴露自己的私事。多一份醒觉就是多一份保障。

在浩瀚的网络里,有太多的陷阱。无奈的是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网络和数据,我们因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惜,“善用和滥用”、“私利和众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