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8/2019
揭开宗教场所神秘面纱·走一趟天主教圣心堂

天主教亚庇圣心主教座堂

报道/张健锋

儘管沙巴被标榜为多元种族和谐共处的社会,可是大部分宗教场所对民众来说依然是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儘管充满好奇,他们平时也不会随便踏入别人的宗教场所,深怕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别人的宗教“禁忌”。

为了打破读者对宗教场所的迷思,《星洲日报》决定为读者带来一次轻鬆的“宗教场所巡礼”,让读者以愉快的心情参观具有地标性的宗教建筑。而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坐落在加拉文星区的天主教亚庇圣心主教座堂(以下简称圣心堂)。

根据亚庇总教区的网站(kkdiocese.net)介绍,目前的圣心堂大教堂建筑是由已故季书章神父于1970年担任堂区主任司铎后,逐渐推动兴建的。季神父于1924年生于中国吉林省,晋铎后被派往北婆罗洲(沙巴)各地服务,于80岁高龄荣休,2010年在沙巴逝世,这是题外话。

根据季神父的回忆,当年的旧教堂建筑建于1949年,信徒因担心建筑结构不安全,来教堂时都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这促使新教堂筹建工程于过后陆续展开,而且季神父也在设计上提供了意见。

大教堂前门所在的建筑部分宽广。

圣心教区中心。

教堂外矗立十四处苦路像。


小圣堂充教堂屏障

首次前往圣心堂的信徒可能会觉得奇怪,就是为何大教堂大门是面向教区中心礼堂而非大马路,反而属于该建筑一部分的小圣堂(Chapel)才是面向大马路。其实这个设计是以小圣堂作为大教堂的隔音屏障,避免弥撒受到繁忙道路上的汽车噪音所影响,而小圣堂本身则成为有空调的隔音空间。

此外,教堂建筑的屋顶有如《旧约》中的“会幕”,也是其建筑特色之一。

不得不说,大教堂内后方挑高的空间真的非常有气势,也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气氛;祭台后面的彩色马赛克壁画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幅巨大的壁画长和宽约20尺乘20尺;壁画描绘了耶稣基督在巨大的光芒中升起,背景是沙巴的神山和海岸,具有强烈的代表性。

另外,大教堂内部左右两侧牆壁上的铁壁画勾画圣经记载的事蹟;两侧彩窗则分别以小麦和葡萄为主题,象徵了圣体圣事的意义。

每逢週六傍晚和週日早上,圣心堂都会举行弥撒,各族信徒踊跃参与,现场必定人头攒动,一副生气勃勃的景象。民众对基督信仰的投入已经形成本地的人文风貌之一,即使不是信徒,也对这种情景非常熟悉。

教堂墙壁上的铁壁画和彩窗。

教堂内的挑高空间营造肃穆的气氛;祭台后面的是彩色马赛克壁画。

大教堂内放满整齐排列的木椅。


与客家先贤渊源深

值得一提的是,圣心堂的创立与沙巴客家先贤具有一定的渊源。

根据资料指出,圣若瑟外方传教士(也被称为米尔山传教士)领导的纳闽及北婆罗洲宗座牧监区于1881年开始传教。从保佛通往亚庇的铁路于1902年建竣后,亚庇吸引了很多移民,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南来的客家人,于是牧监区决定在亚庇成立一个传教区。

出生于荷兰的圣心堂区创办人喜登神父(Henry Van der Heyden)于1903年1月抵达亚庇,他于同年6月所撰写的一封信中为这个教区取名为“耶稣圣心”。那时候他已经有192名“望教友”,当中大部分是客家人,甚至该传教区还被称为华人传教区。而教会附属的学校也于不久后创立。

从历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喜登神父与最早期的廿馀名学生合影,而这些学生当中也不难认出许多华族脸孔。直到今天,华裔天主教徒仍是沙巴各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区中心展示的历史资料。

教堂外的圣母山。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