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9/2019
郑丁贤.又骂又扶的马哈迪哲学
作者: 郑丁贤

马哈迪又再诉苦了。他说,马来人不愿意工作;自视为国家主人,但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不记得这是第几次马老爷子说这种话了。然而,我可以确定的,30几年前他已经说过。

不,他在约50年前就说了。1970年他的惊世之作《马来人的困境》之中,就已经对同胞作出如此评价。

当然,我必须肯定马老爷子的态度。正视自己族群的问题,需要一定的勇气,也不见得会讨好。

君不见,每一次马哈迪这么说,马来社会的反应很少是正面的。如果是在早期,不少人会生气,觉得被冒犯了。

他们驳斥说,马来人也是很勤劳的,早年的马来先辈,起早摸黑的,就已经在稻田耕作,进橡胶园割胶,出海捕鱼。

当然,他们提的多数是过去的例子。

也有一些人回应说,马来人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找不到适当的工作,或是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激励和机会。

换句话说,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政府的错,或者社会的错。

渐渐的,马哈迪再提出这种论调时,人们反应愈来愈少,好像也没什么感受,马老爷子说了也是白说。

我可以理解这种心态。

就好像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心痛孩子的不成材,总是苦口婆心的唠唠叨叨。

孩子听了,开始时很不高兴,认为老爷子你凭什么教训我;之后想了想,自己确是一事无成,但是,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生在错的家庭,没有豪门背景,要怪就应该怪父亲、祖父、祖先。

当父亲下次再最数落时,孩子已经产生免疫能力,已经痲木。

而做父亲的,尽管心里有气,但是,骨肉还是疼惜的。好吃的总是多留一份,家当一样继续给,甚至愈给愈多,深怕孩子生活没有著落,未来缺乏保障。

孩子们拿习惯了,胃口也愈来愈大;反正有靠山,又何必自立!

这就是马哈迪和马来社会的关系。马哈迪是那个面恶心善的父亲,他申斥孩子不争气的同时,依然还是溺爱和惯养。他一再的申斥族群不争气,但是,也从来没间断的给予各种援助。

80年代初他担任首相起,各种援助土著的社会工程浩浩荡荡的展开。70年代推展的新经济政策,原本以不分种族的宗旨,在他手上转变为独尊土著;从援助土著农渔民到栽培土著企业家,消耗了国家大量资源。

只是,即便获得各种好处和援助,土著企业家在金融风暴中一批又一批倒闭了,城市马来中产阶级坠落为新贫阶级,许多农渔民依旧贫无立锥。

溺爱教育之下,孩子的世界永远有一个依靠,学不会自立;拐杖文化之下,一个族群的心里永远都有一座靠山;努力和竞争力也永远排在后座。

马哈廸能够怪谁呢?

在他担任巫统主席和首相期间,他独揽大权,可以做一切他想要的改变。但是,他放弃了改变马来人拐杖心理的机会。

在他卷土重来,重登相位的今天,他有最后的机会纠正过去错误,让族群学习自立,加强竞争力;但是,他除了发发牢骚之外,也没有做任何改变。

一边爱骂,一边又落力的去搀扶,这是马哈迪主政的哲学。直到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不在意了,也不会幻想未来有改变的可能。

是的,就当他发发牢骚好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