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09/2019
【不如看戏】明月一直都在/苏燕婷
作者: 苏燕婷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走在黑暗无涯的荒野,四周寒风呼啸,如此如此冷寂。慢慢的,一抹光在远方若隐若现,后来是一片一团月光照在自己头顶、双手,看到自己眼里的光。你,就无所惧地往前走了。这是八度空间国庆特备电视电影《当时明月在》给我的感觉,伤心欲绝却又绝地逢生的感觉。这是一个华人孩子被马来家庭收养的故事,是一个马来西亚人都不会陌生的故事。

戏里以黄梨园为环境背景,是不错的选择。每棵黄梨都同样矮小,没有枝丫树叶遮蔽,天空就相对辽阔深远。无边无际的黄梨园(特别是夜晚时刻),虽不是荒野,却衬托出主角何秀敏曾经面对“空旷而无助”的悲戚。何秀敏喜欢坐在黄梨园的凉棚下乘凉休息,那片辽阔的天伴着她多少辛酸的岁月啊!

说起“当时明月在”,肯定会让人想起晏几道。虽说晏词的相思情系在女子身上,但是词的内蕴却足以诠释诸多惆怅情怀。在这部戏中,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是惘然无奈的。

3个女性角色内心的不安、愧疚、迷茫,明显可见。林奕廷的演技实在好(配合一个很好的Kampung安娣的造型),每个眼神都在诉说心底那深邃的情感;Azizah Mahzan饰演Sofia的养母Kamariah,急躁不安的背后却对孩子有着深如海的情感;陈香郿表达了角色Sofia的不满不解不安,但是眼神还欠了一些些深情和忧愁。

惆怅已化作深情

唯独男主角罗志诚(张顺源饰演)的内心世界,需要等到最后,他在桥上和Sofia说起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生活时,才更为明确感受到。他跟Sofia说话时战战兢兢又充满关怀之情,但说起往事、学自己父亲的语气口吻却180度变成怨恨,那段话说得很好很入戏。戏的前半段,志诚跟老婆孩子说话的真实亲切又带有不耐烦,帮3个儿子冲凉却难以“控制”孩童顽皮、电话响、不懂英文的“窘境”,张顺源都拿捏得宜。

其实这剧本写得好。除了有许多马来西亚人才懂得的笑点,还有最重要的“真实”与“特别”,比如华人学/说国语的特殊语音、马来语和华语词汇的相互影响、一个民族懂得说其他民族的语言,还有一个亮点——Sofia的养父在家里是“宽容之势”,反而是养母才是“强势”。这应该是导演兼编剧巫绍棋想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的显现。

黄梨叶有刺、皮也粗糙,果肉有时酸涩,如一钩弯月;黄梨肉甜而多汁,黄梨维他命丰富,黄梨炒饭黄梨沾酱(黑酱油白糖辣椒仔和水混合而成),如一面圆铜镜。何秀敏、罗志诚、Sofia、Kamariah等人或被黄梨叶黄梨皮刺伤,但幸好,明月一直都在。月亮圆缺,自古以来不曾改变,也不曾消失。Sofia莫名想起“月光光照地堂”的童谣,是听觉中的月亮。志诚和母亲最后坐在黄梨园,多年以后,母亲终于释怀而把手放在儿子手上的暖意,是视觉与触觉中的月亮。至此,晏几道的惆怅已化作深情——“‘黄梨园里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我们多读一些书,多看艺术表演听音乐雅奏,那么就可以更为理解各种作品的意蕴。多读书多接触艺术是好的,且是一种必须,它宛如月光般悠长存在。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