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9/2019
陈日佳.从林郑月娥领导方式看教改重要性
作者: 陈日佳

毋庸置疑,教育制度有必要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而改变。但是长久以来教改都是充满争议。其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它无法被量化,没有任何工程式或是电脑模拟软体可以预测其结果。而且在有限的资源下,无法兼顾教改内容的深度与宽度。换句话说,几乎所有政府的教改都是主观的把下一代当作是“白老鼠”。而教改更大的问题是社会对教改有非常大分歧,最终反而把教改搞得不伦不类。

亚洲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技术性的考试为主。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造成补习几乎是所有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除了上课吸收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懂得考试技巧。如何从中取得分数。所以在华小,几乎所有不涉及考试的科目都变成不重要,体育、美术或是道德教育有时更是被用来教导华语或数学。

西方的教育方式则是另一个极端。学生只有在11岁才有人生第一个考试。6岁以前的几乎没有任何功课。相反的,课室内的玩具多不胜数,学生每天在学校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玩游戏。8岁的小学生按照课程只需要熟背2、5、10的乘法表;但是在我国或是其他亚洲国家,有些学校已经要求2年级的学生熟背10以内的乘法表。

这两种教育制度其实与社会制度有关。欧美等先进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人人有医药保障,失业后还有救济金。有些国家甚至免费教育到大学。此外,由于税制问题,一名护士与巴士司机的收入相差无几。伦敦地铁的司机每年的工资包括加班费可达5万英镑,甚至比某些大学的副教授薪金还要高!所以,教育制度注重的是人格发展与发掘每个人不一样的长处、注重群体生活和尊重不一样的意见、教育制度让每个人可以发展自己的长处。所以在这些国家不仅大学林立,连技能学院也处处可见。

相反的在亚洲国家,成绩不好的几乎都抬不了头,进不了名牌大学也罢,只有高尚和赚钱的职业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所以有“笑贫不笑娼”这么一句话。

教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发掘和训练学生的领导能力。但是我看了不少政府的教改文件,却鲜少具体提出训练学生领导能力的做法。

领袖除了要有天生的魅力或演讲能力,还必须要有后天所需的判断力和更重要的聆听。一个领袖在大发伟论以外,还必须学习低身聆听不一样的意见,然后在判断如何在不一样的意见中取得平衡或是绝大公约数的做法。

领袖不一定需要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却必须要绝大多数人都能信任与接受的学生。历史上成绩最不好却又政绩好的领袖是刘备。刘备幼时在沛城是个小混混,但是起义后却能领导一大班文武人与他一起打天下。

林郑月娥并不一样。她从小品学兼优,在我国小学内可说是备受所有老师欢迎和喜爱的那种学生。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她中小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唯一一次因“失手”考第四名而痛苦。这种情形让她培养成那种在学术上好狠斗勇的性格。从2000年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至今,她做事的方式独行独断,而且很多时候不会聆听他人的意见,所以在参选行政长官的时候,甚至还得意洋洋自称“好打得!”

例如最近林郑月娥申诉国际公关公司拒绝香港政府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国家,宣传改善形象与宣传“一国两制”,游说国际社会或是政坛人士的工作。但是根据香港公关界红人潘启迪,这些工作原本计划是在8月12日邀请参与投标、15日揭标、20日到新闻处做简介、接着27日呈交建议书,9月开始全球宣传工作。

从揭标到正式展开全球性宣传和游说工作,香港政府仅给15天。即使是大学的毕业功课也不能在15天内完成,更何况是一个全球性宣传运动?即使林政本身不曾与公关公司交手,常识也会告诉我们这并不可行。但这是因为她的团队并不知会她或是她不聆听?

聪明如霍金、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得奖者也必须与他人合作和聆听,而不能单打独斗,更何况只是一个2000人选出来的特首?

我们不能否定考试的重要性,但是绝不能让考试决定孩子的一生。我国的教改应该取消更多的考试,拒绝囫囵吞枣、背书或默写的课程,以发掘孩子的兴趣与才华为主,让各行各业人才辈出。

如果考试凌驾才华与才能,天生我才有何用?

考试不能主导一切,林郑月娥就是最好的答案!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