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10/2019
当教师有什么乐趣?最苦与最乐
作者: 曹永铭

当教师有什么乐趣?在考虑是否成为教师时务必好好思考,

因为我们若无法在占据人生极大部分时间的工作中找到乐趣,那我们生命就会有一大截是黯淡、苦闷、无聊的。

●说体制

教师首先要面对的是,为了方便国家监控且有利于学校管理的各种规则、文书工作和程序。这些繁琐零碎而与教育之成败没太大关系的工作,将占据教师的许多时间,妨碍享受教学的乐趣。

教师或许会怀疑这些规则、程序与文书工作的必要性。直性子的会质疑管理层,但多半没用,因为管理层总是倾向维护它的权威和既定规则。聪明的就阳奉阴违,选择性服从,但有风险,即使做的事情在教育层面来说是对的,管理层也不会容忍任何意义上的不服从。

对国家而言,教育只是形塑未来人力资源的工具,因此它必须严加管控,确保能够生产出合乎己意的人。除了符合经济需求,当然也易于管理;对校方而言,教育是一门生意,所以它必须迎合市场和政府的标准,争取市场和政府的信任(一般以星级来评鉴),所以它必然与政府的态度相近。

最乐的自然是“君臣遇合”,如宋神宗与王安石那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上下同心,上位者尊重下位者的意见,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事,有尊严有作为。稍次,遇上开明、理性、尊重教师与看重教育的管理层亦是教师之乐。这样的管理层至少能与之说理,能聆听异议。

●说教学

教师必须面对日益功利媚俗的教学要求。

现代教育课程的首要考量不是学科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我们看到,修读理科就是为了成为工程师等等,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再是为了满足人求知求真的本性;学习中文则是为了跟中国商人和官员交流,谋求进军中国庞大市场的机会,而不再是品味语文之美、文化之华、文明与历史之深沉、思想与哲人之耿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应试教育在我国深扎其根。只要政府的教育思维没有改变,就算它真的把考试自体制移除,也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现实,应试教育总会以其他形式借尸还魂。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教师要做的不再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审美、理性等价值,也不再是倡导思考、求知、求真、求精等精神,更不是训练逻辑、判断、批判等能力,让学生能够思想自由,精神独立,而是诱导或强迫学生把教条和标准答案死记硬背,把各式试题做得烂熟,然后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奋笔疾书,以试题旁括弧里的分数为标靶。师生不再从学问的推进、切磋和商榷中得到满足感,而以试卷最终的得分高低为喜怒哀乐。

然而,更可悲的是教育弱智化。既然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谋职生存,那它就必须尽可能确保人人都能达到标准,正因如此,标准注定会不断下调。

举例而言,SPM与STPM中文科年年都有考生或家长投诉试题难度太高。这对出题者有什么影响、来年的试卷是否变得更容易我无法确定,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出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程度、试题因应学生优劣作上下调整,几乎是定则。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是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程度而是下放标准?如果有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既有标准下达标,为什么我们不是让他明白自己有何不足并提供努力的方向而是让他以为自己已经够好了?

身为教师不再是为知识和学问把关、维护知识和学问的尊严、追求更高的境界,反而要迎合平庸媚俗,没什么比这更苦的了。

●说学生

其三,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学生的成长。我也会这么说: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负责。制度会影响教师的苦乐,但其影响也不过冰山之一角,学生才是教师苦乐之源头。就算整个制度为教师带来极大的压迫、极大的窘困,只要学生争气,成人成才,那一切都不算什么。

教师与学生一样,适当的认可是满足感的来源。教师需要的认可,是学生承认教师的影响力,变成更好的人。这样的乐最极致,却也最遥远、最不容易。

稍次的,是学生的尊重。尊重不只是见到教师鞠躬行礼,而是认真对待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价值。上课时认真听课、思索、认真完成作业,行有余力,在课外时间与教师讨教切磋商榷。这背后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人的尊重,还是对教师所象征的知识传统和价值的尊重。

在我而言,一位真正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定是经过思索沉淀后最优质的知识,这些知识一定是早已融入了教师的生命,确切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和判断。所以教师可贵之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自己的阅历、判断和立场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教师思考的脉络,供日后参照。在这个意义上,知识的传授即是生命的传承,尊重知识即是尊重教师的生命。不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的未来是否有用,对他的人生有无意义,但在这一刻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就值得快乐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