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10/2019
道德该怎么教?
作者: 戚宝芝

前一阵子看到了一篇有关家乡的新闻报道,标题是:〈“顺手”拾垃圾13年·日73岁退休教师为金马仑献力〉。就这么一个标题,吸引我点阅,读完了我马上转载,当然还有想说的,也在此谈一谈我的想法。

我关注的,比重有点不一样,不是在拾垃圾的退休教师身上,而是更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手上的垃圾说丢就丢,丢在路旁,更甚者打开车窗甭管后面来者是谁,直接往外扔。我实在想不明白,说好的良心呢?

垃圾制造了就业机会?

曾和一位同学谈及此事,他给我的答案,我是有点不认同的:夜市摊位收拾后的垃圾需要有人清理,这些垃圾制造了就业机会。这样的想法,说服不了我。若是把垃圾完好分类,丢在垃圾桶里,该环保的环保,除了保护环境,清洁工人也好办事,我相信清洁工人还是有自己的任务在身的,也总会有该做的。

问题出在于,明明我们从小就有“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这两门课,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乱吐痰、乱丢垃圾、乱丢烟蒂的人呢?从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究竟是不是教育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我看了范文,是不是就等于会写出比范文更好的作文?是不是看了达文西画的画,我就能够绘制出同样题材的作品?

不是的。

若说把文章写好,前提是多阅读、多积累,揣摩作者的心思,关注写作表达的技巧和呈现文字的方式;若要画好一幅画,也同样必须勾勒好素描,每一个图画也是经过巧妙的编排,独特的光线处理、合适的大小比例等等,背后的思考长远得很。

上过公民课就成好公民?

同样,我想表达的,就是既然存在着道德课,是不是学生就自然学会了“不随地乱丢垃圾”?是不是上了公民课,出来社会就是一等一良好公民?我们学历史课,是不是等同学生清楚了解每个历史背景,知道学习历史的重要、把过去联接未来?

我自己也跨了一条腿,进了教育领域,也想知道怎么让学生习得好习惯,而不是把生活小事当成知识课来上。

会不会,我们从小细节着手,处处透露着“我们可以这么做”?身为大人,我们可不可以以身作则,清楚把垃圾分类,让学生看着我们怎么把事情做好。会不会,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每件事所带来的影响?“换位思考”这想法一点都不新颖,只是学生却学不会。身为大人,我们可不可以也让学生思考,若别人把垃圾丢在我们家门口,我们会不会生气?我们会不会喜欢这样的人?踏踏实实,实践一次,让学生体验不易,会不会让不可能化为可能?把一丝改变的希望变成永远的好习惯?

我记得,我读过一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

巴学园的校长让学生拿着粉笔到礼堂的地板上乱写乱涂乱画,想要怎么发挥就怎么着,孩子们兴奋不已,画画本来就是最爱干的事,是一种孩童自我表达的方法。后来,时间一到,他们就必须自己清干净地板,结果每个孩子叫苦连天,因为几乎整个地板都已经被画得不像样。

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我想是其中一种的办法。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