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10/2019
何俐萍.我在中国上的“教育”课
作者: 何俐萍

结束长达15天的浙江路线考察之旅,在从上海飞返吉隆坡近6小时的飞行中,我的脑袋仿佛也开启自动整理模式。

回想15天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看过的景色,参访的知名企业和媒体机构,无不让我对中国今日取得的巨大变化感到惊叹。大步走在发展前沿的中国,在奋起和崛起的路上,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它可取和学习之处。

说是一窥发展的风貌,从一开始的媒体论坛,亲睹科技和技术的飞跃进步,感受电子支付的全面普及化,再到努力拉进城乡距离,缩小贫富差距的同时,却又尽可能保全及塑造各个乡镇的文化和发展特色,而行程的最后以参访在地学校为句点,巧妙的为参访团铺陈了一条粗浅从发展、人文到教育的认识之旅。

踏入镇江外语学校,一所拥有近2500名介于13至15岁的初中学校。对中国教育制度不了解的我,单凭名字误以为这是一所民办的私立学校,从学校的发展规模和设备的完善,让我难以置信这是提供9年义务教育的其中重要一环。

我随赵校长走入校园,正值全校学生进行体育课,大伙儿站在观望台上,俯瞰青春洋溢的学生集体做体操。我以为这是配合访客到访安排的表演环节,却被告知这是周一到周五,全校学生必进行的体育环节。在长达至少40分钟的体操和锻炼活动中,灌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长久培养下来,养成运动的习惯也有助于舒解压力。

伴随着音乐,映入眼帘是学生整齐划一的动作,但蹦现我脑海的却是,大马长期存在的畸形教育制度,学生在追求优越成绩的标杆路上,为了成绩单上的分数,体育课常沦为为了达致大目标而必须被牺牲的一节课。这种情况在会考班更为明显,学生们失去了活动筋骨,疏解压力的机会。

步入学校的阅览室前,我对摆在楼梯口的朗读亭并不陌生。我曾有过坐在朗读亭内,根据电脑点选的文章,在轻音乐声中,以澄静的心朗读了一篇文章的美好经历。评分结果于我并不重要,因为当我步出朗读亭,身心的平静,涌起的幸福和踏实感,已是无价的收获。

我被告知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课,在每间课室外架设的阅读架,是校方配合教育政策为推动阅读风气所做的努力。“我们始终坚信纸质阅读的力量”,随行校方人员的这番话再度让我联想到大马教育部在小学推行的Nilam阅读政策,本意甚好,但落实到今日,却被视为是敷衍抄写的一门功课。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奥秘和好处,反倒把它当成是烦人的“功课”。这政策有没有达到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办公楼的一隅,看见校方为学生所设的辅导室。我认同校长所说,学习的压力肯定会有,最重要的是懂得倾吐和排压。在这之后观看学生写书法、画画、剪纸、华乐表演到合唱,那是迎宾客的特别安排,也即便是特别安排,我在学生专注的神情和投入中,也渴盼在大马的学子眼神中感受到学习是乐事,而不是在无神的目光中,让人心疼学习对他们只是为了尽一份责任,不是为了自己。

在镇江外校墙上的走马灯,走动着当日生日的学生和教师的名字,附带着贺语,这是营造校园融入的一种努力。在校园的空旷出,也架起Education的红色立体大字,并按音译译为“爱要开心”,富饶意思的音译。

写下我思我想,不是赞中国的教育,贬损大马。我深信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不会是完美无缺,写这篇稿的初衷不过是希望我们可以从他人的长处中得到启发,改善弱点,让制度更完善,让下一代从中受惠。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