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11/2019
在新加坡《星洲日报》的工作点滴/张清江(新山)
作者: 张清江(新山)

我和新加坡《星洲日报》早在1955年便建立了主雇关系。当时我在柔佛新山宽柔学校任教,恰好《星洲日报》需要委任一名驻新山记者,我在二哥清广(笔名漂青)的鼓励下和朋友的怂恿下,便鼓起勇气担任下来。

有趣的是,当时我每天从新山把稿件送到新加坡,是通过星柔快车。我买张车票,把放入特备信封的稿件交给司机先生,车一开走,我便打电话通知报馆,准备派人前往车站取稿。

1956年我报读南洋大学,《星洲日报》驻新山记者一职,乃由我二哥接任。1959年南大毕业后留校服务一年余,1961年7月转入《星洲日报》工作,担任电讯翻译员。同事当中有老前辈戴准清先生及其太太唐锦云女士(戴渊博士之双亲),负责夜班的叶维福,以及南大出身的梁丁尧等。

初入报馆,一切都感到好奇。记得主笔先生李星可,每天傍晚写社论时,总是先准备好一瓶啤酒,然后一边写一边喝,也许啤酒会刺激他的灵感吧。他是道地的北京人,讲的当然是标准的北京腔华语。记得有一次我有个问题向他请教,他听不懂我的新加坡式华语,连声问我你说什么,使我感到很尴尬,自此以后我不敢再向他请教什么了。另外一位副刊编辑叶某,听说他跟社长关系特别密切,排字工友对他很不客气,每当他到排字部看稿时,他们往往高喊“拉皮条、拉皮条”,他听了也无可奈何,只好假装听不见。

记得我工作了一段时日,长期担任夜班编辑的叶维福先生,由于年纪大,需要多休息,每次休假就是一个月,总编辑黄思先生就把夜班编辑交由我接任。对于习惯熬夜的人本无所谓,但是我对睡眠常有问题,尤其是白天我总不能补睡,所以每次担任夜班编辑一个月,由于睡眠不足,总是会瘦下来。

当时适逢印马对抗,印尼特工常在新加坡暗置炸弹,特别是在夜间,我们负责夜班的同事,每每到凌晨一点多钟,准备下班的时候,忽然间听到轰然一声,坏了,又要挨到三四点才能回家。我们要等夜班记者赶去采访,回来后赶写新闻,等到写完后,交排字工友排字,再换版,总要超过3点。更糟的是,当时我租纽顿区的房子住,算是最靠近报馆,所以送我们回家的专车,总是先送住在最远的同事一个个回家后才轮到我,所以常常要挨到凌晨四点多。途中,往往惊险万分,听说驾车的印度籍同事孙得兰,家庭负担重,白天还得兼职。所以他驾车时,往往陷入半睡眠状态,车在行驶中逐渐歪向一边,我们只得大声喊叫他的名字,让他惊醒过来。这时候,有抽烟的同事便递给他一根香烟,让他吸几口,提提神。

为了争取早点回家,我和《南洋商报》的夜班编辑张道昉先生约法三章,彼此互相关照,遇有什么电讯新闻,说重要又不尽然,我们便通个电话,约好彼此都不要换版,以便早点回家,皆大欢喜。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馆方在晚上9点左右,会提供点心给员工吃。其实只是一点粥或米粉之类的东西,吃后盘子放在一边,等杂工来收拾。我们三楼下的阴沟有许多大老鼠,等我们下班后,便不知沿着什么水管上三楼来,享受残肴,吃后还在我们的桌子留下许多脚印。隔天我们上班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倒杯茶,再倒一些茶水在桌面上,然后用写稿的新闻纸,把老鼠脚印一个个抹掉后才开始工作。

为大选而挨通宵

当时同事当中有些特殊人物。譬如一名摄影同事,我们在背后都称他Royal Cameraman。原因是老板有什么新闻,都由他负责拍照,别人不得插手。又有一位记者负责写胡家的新闻,也属于Royal级人物。

《星洲日报》当时的采访主任卢光池先生,是报馆的老功臣。他全心全意献身于新闻事业,每天早早便坐镇于报馆,安排记者们的采访工作。

老卢亲国民党的思想众人皆知,但他做事很公正。每当有同事报馆要派他出国,但因有案底而不获批准,往往就由老卢出面,向有关方面说情而过关。这是老卢可爱的地方。他抽烟抽得很厉害,退休后,听说是因抽烟引起癌症而逝世。我们对这位老同事的离世,都感到很痛惜和哀伤。他毕竟是一个心地很善良的人。

那是新马仍是一家的年代。每逢联邦大选,《星洲日报》都得全面报道。于是总编辑安排我和一两位同事,负责开票当晚,收听联邦电台报告各选区的开票结果。由于馆方事先有所准备,开票当天的报纸有几版印有各选区的名称和候选人名单。于是我们每人一份,一听到电台报告开票结果,便分头记录。由于开票往往挨到天亮时分,所以我们得工作通宵。当时领导工作的负责人是大马版编辑吴之光(方修)先生。他于是邀我们几个同事到熟食巴刹吃早餐,通常是吃热腾腾的潮州粥,由于工作了一整夜,肚子有点饿,吃起来很可口。

1965年新马分家后,马来西亚大选,我们无须详细报道,从此不必再为大马的大选而挨通宵了。

1983年3月15日《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合并为《南洋.星洲联合早报》与晚报。从此新加坡的《星洲日报》名存实亡,由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延续其寿命。但我们这些老星洲,总是忘不了当年在《星洲日报》的时光。每隔不久就来一次聚餐,谈谈当年的趣事,怀旧怀旧。

(作者现年89高龄。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史地系,曾先后在新加坡《星洲日报》和《联合早报》担任电讯翻译、总编辑助理、执行编辑等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